新浪财经

甘肃金昌:“破茧”之后展翅欲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23:25 中国经济时报

  ——金昌市以循环发展促节能减排纪实

  ■本报记者仵树大吴正刚

  这里绿树成荫,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红色的鱼儿自由游弋,用圆润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将大片的绿地分割得错落有致,石桥上游人如织……这是金昌市东湖公园的一角。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成堆的矿渣如山似岭,如今洁净的湖水全部是由工业废水净化而来。

  1981年,金昌因企建市,因这里盛产镍矿及其它贵重金属,后逐渐被世人称为镍都。

  上世纪90年代末,因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幅增加,金昌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成为甘肃省的三大污染城市之一,甚至一度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

十一五”开局之年,金昌市直面环境问题,积极筹划循环经济建设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全市全年万元GDP能耗为1.9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5%;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2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58%。

  今年一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15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下降6.6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09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下降7.12%,全市节能减排幅度走在了甘肃省前列。

  截至目前,金昌市计划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4项,总投资54.64亿元,涉及节能、降耗、工业废水处理、废气、废渣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

  金昌作为“两高一资”特征较为明显的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水、电、煤及资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犹如“茧”一般缠绕其身。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带动下,金昌市似一只正欲破茧而出的蝴蝶。

  束缚金昌的“茧”

  金昌市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处于石羊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被誉为中国的“镍都”;同时这里也是甘肃省重化工基地和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这里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方之一。并由此产生长期的连锁反应,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环境治理、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2001年,金川公司因缺水迫使企业部分生产系统停产5天,利税损失1500万元。农业上的缺水显得尤为严重:全市每年因缺水不能适时保灌的土地在0.67-1.33万公顷之间,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生产;地下水超采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金昌清河、双湾两个井灌区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双湾、水源、朱王堡地区不少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水质恶化,矿化度增高,地表植被成片死亡,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荒漠化程度加重。

  另一方面,金昌市的

能源生产和利用状况也不容乐观。金昌市集中了全国70%的镍、30%的钴和50%以上的铂族金属以及其它多种伴生矿藏,但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开采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对矿产的保护工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金昌市的节能减排任务因“两高一资”的工业布局而显得分外沉重。

  据统计,2006年,金昌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68.34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为37.17万千瓦时;当年全市原煤产量为4.6万吨,发电量为18.56万千瓦时,能源总量仅为19.2万吨标准煤。燃煤及电力供应的紧张也成为制约金昌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数据表明,该市能源消耗与能源产出存在严重失衡。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劣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是眼下金昌市领导班子时刻思索的问题。虽然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实施会造成部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破产、会关停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会导致一部分工人待岗、会减少财政收入……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这无疑有“抽骨之痛”,但是,没有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城市的繁荣也就毫无意义。

  重缚之下,金昌市的“破茧”迫在眉睫。

  破“茧”规划

  2007年5月16日,永昌县“第一爆”成功实施,标志着甘肃省全力完成“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节能减排计划的全面展开,也标志着金昌市正式成为甘肃省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5月21日,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在该省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全省的节能减排要明确重点,全力突破,加快增量发展和存量调整。增量发展就是要依托优势产业,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做大规模,做强产品,发展产业集群;存量调整就是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和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节能减排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金昌市立足自身的基本情况,从着手解决眼前的困难做起,兼顾长远规划,把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打起了节降统管、废物再利用的“金算盘”。

  考虑到目前金昌市所面临的各方面状况,金昌市市长郑玉生分析认为,金昌市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机遇期,这种机遇既是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带来的,也是近年来全市坚定不移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及早谋划金昌可持续发展所创造的。从资源角度讲,金昌市矿产资源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源上的欠缺,形成了优势互补。同时也表明,金昌市在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依托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链条、节能减排存在很大空间。

  郑玉生说,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缺电、少水、紧煤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节能减排任务的突破口,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填补金昌市目前所面临的能源缺口,保护现有珍贵资源,而且还可以创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看来,企业会有所付出,但是从长远看,这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强有力支撑。

  金昌市立足现实,筹划

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方案:一方面,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以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

  “十五”以来,金昌市高度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从淘汰高耗能、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企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抓住金川集团公司、金昌化工集团公司、金昌水泥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通过工艺流程升级换代、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措施,使企业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大大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加强;通过淘汰“15小”、“新五小”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消除了一批污染隐患;农业则通过“一特两化”的带动,改变农村的种植结构,促使农民的生产、消费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与此同时,金昌市通过技术创新,以资源的有竭性促使企业研发新的能源及新的生产方式。金川公司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成工业成品或半成品的同时,也产生了数以万吨计的工业矿渣和成千上万吨的工业废气,这些废弃物一直得不到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更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近年来,金川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废弃物已成为新型产品的原材料:利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制造硫酸,并再次投入到冶炼铜、镍等矿物的生产中;废渣经过加工后在进入金泥集团公司的工厂中后,已成为制造优质水泥的绝佳材料。在这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渣将变成资源重新被利用,直到把其中的矿物资源提炼干净。如此循环利用,不仅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三废的排放也大大减少。

  种种措施换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赢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金昌市正如一只重获自由的蝴蝶,振飞在即。

  双翼齐飞新金昌

  环境的好转,GDP的上升,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福利事业的普及……虽然规划还未完全实现,许多项目正在筹建之中,但循环发展已为金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样一个近乎是沙漠与戈壁的地方,金昌人硬是制造出一方绿洲来。

  不仅如此,在金昌市以循环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水、电、煤。资料显示,仅金川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富氧顶吹镍熔炼工程、200kt/a离子膜烧碱、1.4万吨/日选矿、2×30万千瓦热电联产四大工程,项目完成后,新系统每吨镍综合节能率为34.9%,烟气制酸节电27.3%,吨烧碱综合能耗下降37.3%,吨原矿电耗降低9.6千瓦时。

  在甘肃电投永昌发电公司,被关停的总装机容量9.9万千瓦时的1-5号发电机组和被爆除的3座冷却塔,拆除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00吨、烟尘9000吨、氮氧化物3200吨、废水320吨、节约燃煤45万吨、节水1000万立方米;同时,该公司总投资24亿元的2×330MW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新建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300吨、烟尘9000吨,电量置换后每年可节约标煤5万吨,节水1000万吨。

  2007年初,金昌市制定下发了2007年度超标污染限期治理计划,共落实重点环保项目8项,总投资达12.2亿元。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处理方面,金昌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保本微利”、“小步走、走快步”的原则,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制定出台并实施了新的收费标准,每吨水价由原来的0.90元调整到每吨1.5元,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目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4万吨,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3000吨以上。

  今年一季度,金昌市实现生产总值105.4亿元,增长18.6%,这个数据接近去年该市的GDP总值136.91亿元,总量位居甘肃省第二,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6亿元,占预算的90.59%,增长117.93%;农民现金收入达到2646.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贸易总额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截至5月底,全市工业用水总量为14746.57万吨,比2006年同期减少705.35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为12637.8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5.70%,同比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5.9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80.33万吨;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较去年同期减少189吨,下降5.37%;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38%;19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为94.09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9吨标准煤,较去年底下降5.23%。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鼓舞了金昌人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的决心。

  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也为金昌发展其他各项事业奠定了基础。今日金昌,完全改变了过去“天朦朦,地黄黄”的局面,城市布局科学合理,呈现出一片天、地、人和谐的景象。

  破茧而出的新金昌,掀开了她历史上新的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