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众化、市场化:助推航天业的新火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20:25 中国产经新闻

  选题策划/本报记者 魏稳虎

  策划执行/本报见习记者 李敏霞

  “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18点左右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标志。绕月探测工程若能成功实施,将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如果把我们国家整体科技事业比做一条奔腾的巨龙,那么航天科技事业就是龙头。”

  目前,我国空间探测发展战略逐步完备,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进行研制的重要型号计划项目之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近地空间环境探测之后,迈向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将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嫦娥一号”

  引发新一轮“航天热”

  “最近我一直都在关注关于‘嫦娥一号’的新闻。我很希望能现场看‘嫦娥升月’也希望它能发射成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到‘神六’发射特别的激动......我可是老航天迷了。”家住北京红庙小区的张大爷告诉《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张大爷虽然七十多岁,一谈起“嫦娥一号”有说不完的话。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备受国人瞩目。此次,1000多名满怀热情的航天爱好者可以买到对外发售的“嫦娥一号”参观门票,在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号发射架2500米到4500米的地方,现场见证“嫦娥一号”升天的历史时刻。从10月16日开始,西昌市接待的外地游客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从成都双流机场每天飞往西昌的三班飞机全部爆满。随着航天知识的普及推广,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飞天,“嫦娥一号”的升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航天旅游项目,近年来,每年参加人数上万人,旅游收入上千万元。“航天线路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随着“嫦娥一号”的发射,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很多与航天有关的活动。近来很多市民及天文爱好者致电科技馆及天文学会探询“嫦娥”的情况。在北京,10月8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了“庆祝中国航天日——专家带你走进中国航天”报告会向学子们介绍航天知识。集团公司所属五院邀请北京宏志中学高一年级的200多名中学生参观了北京航天城,航天科技工作者为他们捐款、赠书,勉励他们将来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位于一院的中华航天博物馆开始连续三天免费对学生和居民开放。在天津,为让更多市民全面了解“嫦娥”身世,天津科技馆制作了《月球的魅力》天文节目。26日还将推出“登月之梦——我国‘嫦娥工程’大型科普展览”。民间一些航天爱好者也自发组织了小型的知识竞赛和航天模型展。

  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公众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继承发扬中国航天在51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促进中国航天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报考航天航空大学的人数增多,收藏航天模型、图片及其他产品的人也越来越多。可见航天这个“神秘领域”已经渐渐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航天产业化加速发展

  在外人看来十分神秘的航天领域,其实并不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行业。航天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我国航天产业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的,但航天产业不仅仅只有卫星、运载火箭等,还有地面设施、运营服务、二次开放等领域。现在国家允许民企进入航天领域。我国要做大做强航天产业,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据了解,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中国正在加快航天的产业化进程,航天科技集团的目标是,集团公司总收入在2010年以前达到1000亿元。

  从“神舟5号”的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的升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专家认为,航天工业的发展将带动信息和光电技术,以及空间应用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投资的回报率也非常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董云峰表示,航天工业本身对国民经济及其他行业是一个带动作用,这体现在它对遥测遥控,对自动控制包括对材料等特别是电信行业这些企业都会通过参与这项航天活动把它的技术更上一层楼,像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事后一个统计资料表明,当时每投入一美元后来据说回报率是6到7个美元。航天工业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标志性产业,必须通过自主研制才能达到这个高度,对我们国家及其他行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甚至以后我们国力实力强了以后,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进行这方面研究工作。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了解到,中国已经在促进航天产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方面有所突破,包括出台政策在某些航天元器件的制造和采购中考虑民营企业。今后大部分资金来自政府的格局将有所改变,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就人力成本而言将进一步降低。此外,由于企业追求商业利润的经济规律,每次投入就不只满足技术与社会的需求,还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这将进一步降低我国航天投入成本。

  中国政府加大航天投入,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这使民营资本有望进军千亿元航天产业,为民营企业进入航空、航天工业进行配套生产加工提供了一个平台。对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但由于航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不是所有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的。有规模的民营企业才有资格,这个规模主要是指资金、技术和实力。

  现在民企参与航天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挂名、赞助的形式;第二种是利用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第三种即提供航天器发射的外围产品和基础零配件,国家以不定期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采购。在“神六”研制过程中,仪表、陀螺仪、原材料、低压电器等零配件就来自民企,此外一些领先民企的通讯技术也被采用。现在真正参与的民营企业就是第三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民营企业从事基础性单机设备生产研究是最现实的。

  随着航空领域的不断开放,民营经济介入航空领域会对整个航天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民企的资本和实力要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如果介入航空领域要首先从基础性领域介入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才是民营企业在航空领域发展的根本出路。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