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波对中国影响才刚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8:58 保监会网站

  噩梦余波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波对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两个多月来,各国的央行行长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随着各项指标的明显好转,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动荡最终开始在金融市场上趋于平静。噩梦真的结束了么?当然没有。事实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其他经济领域中慢慢发酵,而接下来,被认为受此直接影响不大的中国恐怕很难从中抽身。拜次贷所赐,飘摇的市场环境让山姆大叔开始捂紧手中的钱袋。根据统计,美国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比上月下降了0.1%,为超过一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零售销售不及预期。而在过去五年里,尽管中国国内消费需求强劲,但与此同时,中国产品在美国所有亚洲(包括日本)进口品中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1年的约27%增加到2006年的逾45%。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消费者仍掌有控制权,而这个消费的引擎正在放缓,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金融市场的创伤在几个月后使美国经济放缓,中国将不可能摆脱成为其受害者的命运。首当其冲的中国企业是轻工业和消费类行业,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制造商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但在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来,沃尔玛、家得宝等美国大卖场处于困难的状况已经很久了,而美国经济年内衰退的可能性很大,这将使中国商品出现在美国卖场货架上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东莞出口协会副主任梁麟对此表示担忧,“有些技术成分的工厂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需求上的影响,但是那些生产低端产品的工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比较艰难。”作为中国出口玩具的重要产地之一,大大小小生产玩具的工厂遍布在这个本地人口只有3万的南方小镇,近年来随着越南、柬埔寨等成本更低的制造商的出现,东莞的不少小工厂已经开始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对于东莞多数出口商来说,自从8月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以来,过去的老主顾们变得更加谨慎了,为了防止卖不出去造成大的损失,平时一笔订单就可以做完的生意,现在被拆分成了陆续进行的三四笔小生意。“现在各个工厂和经销商都在准备圣诞节的货物,暂时还看不出来对于出口会有大影响。等到农历年过后,需求放缓和竞争产生的影响才会被发现,到时候可能一些小的企业会面临困境。”梁麟说。一旦中国产品的外部需求疲软,工厂的国内产量就会受到限制,生产商们的定价权和盈利能力就会不复存在。在某种极端情况下,这还有可能会引发通货紧缩,不但损害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削弱中国银行(6.53,-0.21,-3.12%)业的资产质量。除了对出口的影响外,更多的担心来自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下。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巨大外汇储备以及海外资本的涌入导致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市场上的热钱集散地。庞大的热钱推高了房地产、股市等行业,同时带来了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在目前看来,这种情况还可能会加剧。原因在于美联储似乎正打算将美国带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9月18日,联邦利率从5.25%下调至4.75%,此前美国已经有4年没有采取过降息措施。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危机中变得极度厌恶风险和不满于银行低利率的资本,可能会以更加快的速度涌入中国市场,把它作为本轮危机的避风港,而更多的热钱将进一步推高中国本就在高点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而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来说,接下来的挑战无疑将更为艰巨。在国庆长假之前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上,央行表示将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明确提出:“下一步要密切关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冲击。”事实上,商业银行也开始变得更加谨慎。建行成为国内首家提高对第二套房提高首付比例的银行。而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则认为,次贷风险正从一个发达的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而这种风险在短期处理的同时,可能又隐藏或造成了未来更大的风险。“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对于未来的美国经济走向,花旗银行的预期相对乐观,认为美国经济只会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适度放缓,因而对于中国的出口产品的影响不难控制。此外,中国制造目前受到产品安全性、环境保护、人民币升值等等错综复杂问题的困扰,以至于目前很难分析究竟有多少出口减少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放缓和消费能力降低带来的。不过无论怎样,市场似乎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恢复元气。[][41]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