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建新城镇到原地复兴 伦敦贫民仍没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8:58 保监会网站

  把贫民的房子拆了,然后盖新的,再把贫民回迁。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让原住贫民有更为高质量的房子居住,还可以提供一些新的社会住房。但是即使可以重新被迁回,住进新家,在当地获得住房的穷人,依然受到没有工作的困扰。《第一财经日报》指出,建新城镇,还是原地复兴?这是一个问题。PeterHall爵士是个伦敦通。他说,伦敦也曾经有段日子疯狂地建造新城,不过那是1978年之前的事情了。因为在此之后,新城镇的问题逐个冒了出来,这让政府转向开始进行“城区复兴”(urbanregeneration)。这些努力,最终与穷人都产生了直接的关联。伦敦人在交通上往往肯下血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累,他们在中心城区内拥有全球最发达的地铁系统。他们将地铁叫做“Tube”,最老的地铁线已经100多年,还在运营。除此之外,他们还建设铁路、轻轨,用以贯穿“大伦敦”概念中的很多新城镇,以及城市新区。规划中的新城领域往往在很多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之下,建设很多socialhousing,当然,相较来说,这些新城镇的住房价格可能比市区便宜一半,或者更多。这些新城镇,在规划中包含完善的医疗、购物体系。政府希望新城镇有足够的工作可以提供给当地居民。但是新城镇很快也出现了问题。轨道交通并不足以解决新城镇的交通不便。很多新城镇需要搭乘更久的火车,问题是,要上班,火车只是每天旅程中的一部分,到了火车站,可能还要换乘地铁,回家下了火车之后也许需要再走一长段。无论如何,如果每天这么折腾,还是挺考验那些守时、严谨的英国人耐心的。Peter说,最终很多伦敦人还是无法忍受了。每天昂贵的交通成本也成为很多人最终放弃便宜房价的新城镇生活的部分原因。同时,一些长期落户此地的居民,只能寻找到收银员之类的工作;而一个银行家,则往往很难在新城镇寻觅到工作;还有一些从市区被搬迁到这里的穷人,远离城区之后依然没有改变贫穷的命运,这直接导致很多新的贫民窟的出现。新城镇“两头不讨好”的尴尬最终让政府产生了顾虑。Peter说,1978年之后,虽然政府还在扶持新城镇,并将其作为城市的“增长点”,但是,政府的重心已经开始向“城区复兴”转移。这一概念中包括对于老城区的经济与社会功能的再造。例如,Docklands原本主要是码头工业,但是再造之后,就有了些金融与商业的中心的意味涵盖其内。这里有新房子,也有充满野心的发展计划。现在,当地金融中心的面貌已经初见端倪。这个叫起来十分拗口的“市区复兴”中,包括繁杂的“贫民窟清理”、道路拓宽,以及修复因战争而受到破坏的建筑地等等。这都是复兴过程中必然涉及的工作。把贫民的房子拆了,然后盖新的,再把贫民回迁。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让原住贫民有更为高质量的房子居住,还可以提供一些新的社会住房。正在复兴过程中的King’sCross地区是一个大的火车客运站,可以直接搭乘久负盛名的“欧洲之星”到达欧洲大多数城市,甚至可以直接去法国阿尔卑斯。据伦敦大学Michael介绍,这个区域将建成2000套新住宅,其中600套到700套左右作为廉租房,另外可能还有200套可供Keyworkers折价购买。最终,大约有1100套左右用作市场销售。但是,没什么十全十美的事。不论在King’sCross,还是CanaryWharf,政府都要考虑到贫民的问题。在King’sCross,有一些伦敦当地的贫民还蜗居在船里面,随着当地的重建,这些人必然被赶出这一区域,谁也不清楚他们会被迁到哪里。这些在当地并不拥有住房产权的人是无法受到政府的保护的,政府会以非常低廉的补偿金,合法地将其迁走。即使可以重新被迁回,住进新家,在当地获得住房的穷人,依然受到没有工作的困扰。Peter爵士说,政府为了照顾这些人找工作难的问题,专门通过政府力量,进行一些职业技术的培训。同时,如果一些当地工人要到当地购物中心工作,还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可能姑娘找到工作了,还有一些小伙子却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类似的工作。反正,种种情况存在,最终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如果日复一日穷下去,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贫民窟的外表得到改变了,却可能成为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的“贫民窟”。“真正的复兴是当地居民的复兴。”有学者这么说。[][41]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