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信证券拟$10亿参股贝尔斯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3:47 南方都市报

  中信证券或将成为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首吃螃蟹者。中信证券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与贝尔斯登公司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公司股票暂时停牌。中信证券高层昨日向记者表示,双方目前正在就有关事情商议,尚未达成任何协议。根据贝尔斯登披露的消息,未来中信证券可能获得贝尔斯登6%左右的股权,并进一步增持到9.9%.贝尔斯登也将获得相当比例的中信证券的股份。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信

证券成功入股贝尔斯登,将是国内券商参股国际投资银行的首例,是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史上的突破。

  换股价约每股140美元

  据悉,贝尔斯登公司日前已向部分海外媒体披露了协议相关内容。据目前已披露的消息,两家公司即将达成的相互持股协议内容包括,中信证券以10亿美元购入贝尔斯登的可转换债券,可转债期限为40年,转股期限为5-7年。可转债转股后,中信证券持股大约为6%.未来中信证券有权从二级市场增持贝尔斯登至9.9%;贝尔斯登以10亿美元收购中信证券2%的股权,未来有权进一步增持到5%.同时,双方将在业务上进行合作。一方面两家公司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两家公司将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联手开拓亚洲投资银行业务。

  贝尔斯登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不过近期受次级债的影响,业绩出现较大下滑,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降,从年初最高的170亿美元下跌到目前的116美元。

  国金证券李翰认为,中信证券此时通过可转债方式入股贝尔斯登,可以避免贝尔斯登受次级债进一步影响而出现股价继续下跌的风险。另外,按10亿元美元转换成6%的股权比例计算,换股价大概在每股140美元左右。

  他分析,影响贝尔斯登业绩下滑的因素将在中长期内得以消除,公司股价未来将恢复。因此在5-7年内以140美元左右的价格转换成贝尔斯登的股权对中信证券来说是一个有利的交易。同时,与贝尔斯登合作有利于中信证券提高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中信证券借助贝尔斯登的影响迅速开拓亚洲甚至全球业务。

  中信证券有望成最大股东

  目前,贝尔斯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仅为7.01%,如果中信证券最终收购贝尔斯登9.9%的股权,中信证券有望成为贝尔斯登最大股东,这个举动将提升中信证券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声誉。不过,按照美国金融行业的有关规定,中信证券要真正取得控股的地位并非易事。

  此外,与贝尔斯登在香港成立的子公司也将有望增加公司的利润。按照此次合作协议,贝尔斯登以亚洲地区的营运部门,中信证券以香港地区的营运部门为基础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的股权,成立合资公司后中信证券的利润贡献也可能大幅增加。

  光大证券董晓峰表示,从二者目前的市盈率来看,中信证券的市盈率比贝尔斯登高很多,换股对中信证券更有利,而贝尔斯登则需要在次级债风波中振奋其声誉。

  他强调,贝尔斯登这次和中信合作主要是想在中国以及亚洲拓展,而并非单纯因为资金短缺。如果只是资金问题贝尔斯登其实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手段解决。

  兴业证券傅建设认为,中信证券中国和香港业务跟贝尔斯登的国际业务正好存在互补性,两个大型企业除了在业务上进行合作外,未来在股权上的整合更令人期待。

  中信证券加速国际化

  中信证券人士昨日表示国际业务将是公司首先关注的战略重点。有关数据显示,国际一流的投行其国际业务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35%-50%,而国内券商在国际业务扩展上明显不足。

  中信证券常务副总程博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信证券发展国际业务的战略可以总结为“多点布局、重点突破”,公司各条业务线将积极设立跨境业务。比如

股票承销从境内市场拓展至境外市场,债券融资业务延伸到境内企业的海外发债如人民币离岸市场、海外企业的境内发债等。未来中信证券的关注范围将覆盖到全球,在全球市场争取我们的话语权。

  国金证券表示,与贝尔斯登的合作将促进中信证券实现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信证券加速实现业务国际化,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拓宽收入的地区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局部地区业务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与贝尔斯登的合作将提升中信证券的长期投资价值。

  银河证券迟小惠表示,这次战略合作对中信有很大的利好作用。目前中信国外市场进展还是非常有限,需要借助贝尔斯登的国际影响力来拓展国际业务。

  激励国内券商走出国门

  目前,双方的合作协议正在等待

证监会批准,一旦获得批准,将是我国证券业在政策上的一大突破,并为其他证券公司走出国门提供了先例。同时,合作协议的批准,也意味着贝尔斯登将可以通过中信证券积极扩展在中国的业务。

  某券商人士昨日表示,中信证券的成功可以激励国内其他有条件的券商积极走出国门,但这个好的开端并不意味中国金融企业可以从此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国际大型证券公司相比,国内券商的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了解,目前国内券商的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甚至不及国外大型券商的1%.而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在加入WTO三到五年内中国将逐步开放证券行业。今年5月,中国政府在为期两天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举措,包括在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内地市场的禁令,恢复发放对包括合资券商在内的证券公司经营牌照等。国内券商在不久之后将直面外资券商的挑战,所以走出国门已是国内券商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报记者 万勇 实习生 陈跃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