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6年至2007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刘勇李宪

  二、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比上年有所缩小,区域增长重心进一步北移

  (一)新三大地带间经济增长速度差距有所缩小,速度分布继续呈“西东部快、中部慢”的态势

  2006年按各省区合计的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比上年有所提高,幅度为0.32个百分点;远西部继续保持最快速度,其次为新东部,大中部最低;远西部比新东部快1.20个百分点,比大中部快2.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有所缩小;新东部比中西部快0.84个百分点,比大中部快1.08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见表5)。

  各省区增长速度普遍有所提高,速度差距有所拉大,但增长幅度有所缩小,区域增长重心进一步北移。各省区经济增长幅度为18.0%(内蒙)-11.0%(新疆),最大值与最低值之差达9.0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各省区增长速度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见表6)。

  增长速度超过14.0%的省区,有内蒙古、吉林、江苏、山东、天津、河南和广东等7省区,比上年增加了2个省区。其中,内蒙古速度依然最快,已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1位;吉林上升14位跃进第2位,成为增速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

  增长速度在4.0%-13.0%之间的省区,有辽宁、浙江、广西、

福建、西藏、四川和河北等7省区,比上年增加4省区。其中,福建上升10位进到第11位。

  增长速度在13.0%-12.0%之间的省区,有安徽、陕西、海南、宁夏、江西、重庆、青海、湖北、湖南、北京、黑龙江和上海等12个省区,比上年增加2省区。其中,海南上升13位进到第17位;安徽和宁夏均上升10位,分别进到第15位和第18位;江西下降了10位降至第19位。

  增长速度小于12.0%-11.0%的省区,有云南、山西、贵州、甘肃和新疆等5个省区,比上年少了2个省区。其中,山西下降了16位降至第28位,成为增速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增速小于11.0%的省区没有,上年有4个这样的省区。

  (二)投资增速差仍然是地区增速差的主要原因,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差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一定的回落,但增速差有所扩大,是各省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4.0%(摘要数,各省区合计计算为23.8%),比上年低2.0个百分点,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49.1%(吉林)-11.1%(上海)之间,最大值略高于上年,最小值略低于上年,幅度略大于上年。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见表7)。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于40%的省区有2个,较上年减少1个。其中,吉林固投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达49.1%,确保了其经济增速跃居全国第2位;安徽固投增速继续大幅度加快,提升6位跃居全国第2位,使该省份经济增速提升10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40%-30%之间的省区有6个,比上年多1个。其中,福建固投增速提升11位进入第6位,使该省经济增速相应地提升10位;陕西固投增速提升7位进入第8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于30%-20%的省区有11个,与上年一样。其中,西藏固投增速提升16位进入第15位,成为固投增速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相应地其经济增速上升6位;青海和湖北分别提升15位和11位分别进入第13位和第11位;内蒙、四川固投增速分别下降8位和7位降至第10位和第17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于20%的省区有12个,与上年一样。其中,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15位降至第15位,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山东、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下降14位和9位降至第21位和第29位;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低,仅11.1%。

  2.各省区消费增速普遍有所提高,消费差距拉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提高。2006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3.7%(摘要数),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范围是22.7%(西藏)-12.2%(青海),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大于上年,增长幅度达10.5个百分点,远大于上年。各省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见表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大于16%的省区4个。其中,西藏商零总额增速上升3位,居全国第1位,有力地带动了该省区经济增长;内蒙和山东商零总额增速继续列第2、3位,成为带动这2个省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6%-15%之间的省区12个。其中,湖北商零总额增速上升13位达13位,是商零总额增速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安徽、重庆商零总额增速分别上升9位和7位达第15位和第8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5%-14%之间的省区9个。其中,云南商零总额增速上升11位达17位;广西、天津商零总额增速均下降11位分别降至第21位和第25位。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小于14%的省区6个。其中,青海商零总额增速下降13位降至最后1位,是商零总额增速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

  3.各省区净出口普遍增长,但差距有所缩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所提高。2006年全国净出口达1774.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4.6亿美元;各省区净出口量(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分,下同)分布范围为691.0亿美元(广东)- -206.8亿美元(北京),最高值和最低值均比上年高,分布幅度比上年小。各省区净出口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如下(见表9)。

  净出口大于100亿美元的省区5个。其中,广东、浙江和江苏净出口继续保持前3位,有力地支撑着其经济增长。

  净出口在100亿美元-10亿美元之间的省区8个。其中,山西、湖南净出口均上升3位分别进入第9位和第11位,前者靠煤炭出口,后者靠有色金属矿产品出口。

  净出口在10亿美元-0亿美元之间的省区9个。其中,西藏净出口上升5位进入第19位,是位次前移最多的省份;重庆、宁夏和贵州净出口均上升4位分别进入第11位、第17位和第18位。

  净出口小于0亿美元的省区10个。其中,黑龙江净出口下降14位降至第22位,是位次后移最多的省份;天津净出口下降13位降至第28位;吉林、上海和北京净出口继续保持最后3位的位置。

  区域增长重心进一步北移,突出地表现在位于东北的吉林和辽宁等省份增速位次大幅度提前,而相应地位于华北的天津和山东等省区增速位次有所下降。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