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管理从“心”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评《佛门管理》

  ■位灵芝

  早在2003年,由同道新文图书公司策划研究本土企业的《华为真相》一书引起企业界广泛关注之后,西方的管理思想开始逐渐被管理者认为在中国企业有些水土不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家面临的问题,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企业和中国式管理的研究。我们也陆续策划、出版了《中兴通讯——全面分散风险的中庸之道》、《长虹隐痛》、《博弈危机》等国内较为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不过,说老实话,这些企业尽管已经有了20年左右的历史,但比起西方的百年企业来说,仍显稚嫩,企业管理经验更觉得单薄。可是,西方管理思想不能根本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又是事实!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该向谁学习?我们尽管觉得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中有诸多珍宝,可是当时还没有找到一个足资验证的完整组织案例,于是,本土管理思想研究的工作一度陷入停顿。

  非常幸运,我们结识了慧曼法师,从他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管理“洞天”——寺庙丛林建制原来就是中国传统管理的活化石。

  从唐代百丈禅师建立《百丈清规》以来,丛林建制日臻成熟完善,历经五朝数百代,不管当政者兴佛还是灭佛,寺院都能依照已有的家法规矩迅速发展起来。而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学习佛教的丛林建制,结束了以前道士们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状态,为道教的发展建立了保障。

  其实,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论语》、《管子》、《孙子兵法》这些经典都是前人管理智慧的总结,更不用说充斥于《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各种用人管人之术了。只不过,在这些著作中,人的作用被夸大,而制度被弱化了。以前没有特别重视中国传统管理的一个原因与此有关,因为这些典籍给人的感觉是权谋多于智慧,务虚多于实用。

  而寺庙丛林建制则不然。在本书中,慧曼法师带来了两大观念:

  一、佛门管理的核心是“文明其行为,野蛮其思维”。这句话的意思,慧曼法师在正文中为读者详细解释,制度管理和创新思维同时被强调,一扫过去认为中国传统管理强调人而忽视制度的错觉。在这里,我想提醒读者,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得以充满生机地长存,其各层管理者都应该将其铭记于心,事实上,即使针对个人,它也是有效的。

  二、管理首先不是管理被管理者,而是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管理者自身的修为决定了企业的高度,这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指出:“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得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这一观念在寺庙管理中是常识,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却被极端忽视,很多的管理者都认为:管理者天经地义就是管理下属的。殊不知,如果自身不在一套规则体系中行事的话,管理是很难有成效的。

  慧曼法师幼年出家少林寺,后成为大德高僧净严法师的弟子。他熟四书五经、谙二十四史、悉杂家经典,从佛学院毕业之后,他曾经在国内多个十方丛林游历参学,以博闻强记和广参知识而见闻于教内。

  非常难得的一点是,慧曼法师还曾经管理过企业,在他打理的一年多里,把一个亏损700万的食品企业做到盈利。这虽只是小试牛刀,但却实际证明了佛门管理的威力。

  这本书中所谈的问题都切关每个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九大企业难题构成本书的九个方面:“打不走的和尚,留不住的员工”谈的是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从僧众到僧团”谈的是团队的建设,“向方丈学做CEO”讲的是管理者的素质,“执行:没有问题一定会出大问题”,“凝聚力:

执行力的源头”直指执行不力的根源,“布萨:僧人为什么能主动忏悔”非常值得企业借鉴,其实“寺院教育”才是佛门有效管理的根本所在。慧曼法师在本书的最后,通过与企业家黄总的对话,说出了他写作本书的初衷:实用主义是为有用而有用,但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泥潭,让身在庐山的人看不清管理的真面目。他就是要从根源上把脉,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许是当头棒喝,也许是循循善诱,也许是颠覆你原来的所有观念……

  本书是慧曼法师的第一本著作。以慧曼法师的博览与文辞来说,这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我曾就此事问过,才得知这是他在履行二十年前与他的得戒和尚——净严老法师的约定:未满四十,不得整肃行文。今天,慧曼法师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才学惠及读者,结缘众人,真是一件幸事!

  总之,本书将引领您走过一段愉快的心灵之旅,而终点将是接近管理的本质。不过——慧曼法师说:管理应该从心开始!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