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真的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 22:57 中国经营报

  历经十年怀胎的创业板,如今万事俱备,分娩声急。自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后,创业板登场已是铁板钉钉,关键我们是否真的做好了充分准备?

  就创业板块的设计来看,管理层和深交所卧薪八载,从时间的充裕性来看确实已筹划到位。而且创业板设计远有美国纳斯达克的经验可供借鉴,近有韩国的KOSDAQ做参照,应该不存在复杂且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但这仅仅是市场热盼创业板市场最低层次的构建性准备,如果仅把立足点归位于此实际上只具表征意义,更深层次的准备,目前看来还很难用充分来形容。

  毋庸置疑,当下与创业板相关的上市审核规则、交易规则、

股票发行规则、保荐规则、信息披露规则、风险管控规则等相对完整的体系已基本准备就绪,可能只缺公布。但就目前坊间传出的信息看,创业板市场中发行人需要符合最近两个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中的任一条,才符合上市条件。这种就上市质量的实质性审核可能并不利于创业板市场对创业型企业孵化培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事实上许多有潜质的高科技等创业型公司大都是处于盈利能力尚未显现、甚至存在亏损的阶段。

  首先,严格地讲,孵化培育是创业板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区别于主板、中小板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倘若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审核仍然延续主板市场审核程序,创业板与中小板乃至主板市场也就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区别了。笔者认为,借助创业板市场推出的契机,上市审核应该主要要求真实披露投资人进行决策必需的全部信息,把上市质量留给市场来判断,进一步厘清市场与监管的边界,使更多有潜质的企业能够借助创业板市场而发展。

  另外,创投机构的投资退出机制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创投市场的发展,并进而影响着创业板市场的有效发展。

  其次,由于创业型企业一般是以技术创新型和独特盈利模式等为主的企业,客观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鸿沟问题。因此,创业板市场投资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而且还需具备相应的知识层次和水平。否则,投资者与投资标的间严重的信息和知识不对称很容易提高市场的风险,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就目前看来,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还相对有限,这对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大挑战。

  再次,创业板市场哪些上市公司来唱戏问题。当前真正有潜质的创业型企业还相当有限,加之当前中国的创投市场尚不发达,创投机构有相当一部分还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或投资公司,这些带有创投头衔的投资公司严格地说其从事的是投行业务,而非创投业务。这使得国内创投市场尚缺乏从众多公司中识别出有潜质的创业型企业的有效功能。同时,目前积极准备创业板上市资源的券商在创投市场领域尚属门外汉。因此,缺乏有效的上市资源筛选功能,将不利于创业板市场孵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模糊化其板块定位。

  总之,搭建一个创业板市场就目前来看是一个相对容易的事情,然而要使创业板市场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板块市场的功效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创业板登场与完善是两个不同的发展过程,也不能因为尚未完全准备充分就搁置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关键是既然要推出就需要清晰地厘清创业板市场发展所需的充分必要条件。显然,这些方面的准备要真正准备到位将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

中国经营报记者:刘晓忠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