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发经济”因何遇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9:17 沈阳网-沈阳晚报

  

“银发经济”因何遇冷?

  10月18日,在神秘谷花果山景区内,大爷大妈们进行着秧歌比赛,欢庆重阳节。老年人同样热爱生活,商家不应忽视这一消费群体。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令人奇怪的是,以往一向喜欢在节日大做文章搞促销的商家,却对“重阳节”有些漠然。10月18日,记者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别说鲜有商家举办针对“重阳节”的促销活动,就连重阳节礼物——老年人用品也难寻觅。

  重阳节礼物太不好买

  昨天上午,记者在沃尔玛超市看到,不少顾客在挑选

蜂蜜等营养保健品,给老人作为“重阳节”礼物。市民李女士说,想给老人送点节日礼物,可是市场上除了蜂王浆、核桃粉、中老年奶粉等营养保健品外,就没什么东西好买了。

  市民于女士本想为母亲买套老年人用的化妆品,可走了几家大型商场,都没有发现有老年人专用的

护肤产品。“我看报纸、电视上经常介绍一些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日用品,比如特殊的剪指甲器、穿鞋不用弯腰的鞋撑等等,可是在商场里却见不到这些商品。”

  商家对重阳“不感冒”

  昨天,记者走访了太原街附近的多家商场、超市,未发现商家专门为“重阳节”举办促销活动。10时多,记者走进中山路的沈阳市老年人用品商店,店内除了工作人员,几乎没几个顾客光顾,显得十分冷清。店内商品除了轮椅、拐杖等老人用品外,还有一些款式略显陈旧的老年人服装、鞋帽。一位60多岁的阿姨在店内转了一圈,显然并未相中任何商品。

  “今年,不仅我们商场,很多商场都没有重阳节的促销活动。”兴隆大家庭营业员吴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老年人都比较节约,买一样东西就能用很久。消费水平也远远低于年轻人,可能年轻人几个月买一件衣服,老年人购买一件衣服则可以穿几年,所以从经营角度说,老年人衣着用品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银发”消费市场巨大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有老年人106万,预计到2010年末将达到126万,占总人口的17%。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为何商家反应如此冷淡呢?在采访中不少商家表示,老年人消费与中青年购买时尚、高端的商品相比,利润空间要少得多,即使是“重阳节”,也不会出现突击消费,这也是“银发经济”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银龄消费”必然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尤其是对于正在产生的“新一代”老年人,其购买能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只要商家能够重视这一消费群体,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方便购物的环境和合适的商品,便能迎来“银发消费”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 郭宏颖 丁宁

  实习生 刘体

  摄影 常晟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