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双覆盖”下的湖南民生由应急式转向长效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1:4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帆

  一个小烟摊,月入近千元。7月初,在株洲芦淞区建设街道“零就业家庭援助岗”授岗仪式上,何家坳社区居民苏红免费领到了一个小烟摊。

  因为年纪大、缺技能,加上文化水平又不高,苏红和妻子下岗后,种种努力,也难找到工作。为帮助像他们这样的“零就业家庭”,街道办事处量身定制了一些“小烟摊、小公话吧、小餐饮、小缝纫、小维修”等小型援助项目。在与工商、城管协调后,“零就业家庭”的这些小买卖全免税费。

  一个烟摊解决了苏红一家人的生活,而此时远在长沙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湘平向外界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截至6月30日,湖南省2006年实名登记的2.2万户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湖南在中部地区已经率先实现消灭县以上“零就业”家庭。

  “把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实在在让民众享受发展成果”,这是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多个场合强调的重点。而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今年周强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老百姓们的承诺。如今,这两个体系在湖南已基本形成,不仅仅是零就业家庭,还有众多民众也都在分享着这一成果。

  零就业家庭“清零”攻坚

  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今年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湖南各级政府去年开始就下了不少功夫。

  2006年初,一场全省规模的入户摸底调查展开,结果显示,全省有2.2万余户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涉及5.2万名未就业劳动力。

  资金援助、培训援助、就业援助、技能鉴定援助、岗位援助、生活援助、热线援助及“一对一”帮扶援助,成为消除零就业家庭的主题词。

  “零就业家庭爱心联系卡”是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特意为零就业家庭准备的,作为该家庭享受有关扶持援助的凭证。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党员干部纷纷在爱心卡上签字,与零就业家庭成员建立“一对一”帮扶援助。“只要与我结对子的零就业家庭在就业上遇到困难,拨打爱心卡上我们留下的电话,我们将全力帮助解决!”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规定,凡自主创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凭“爱心联系卡”和营业执照就可以从再就业资金中享受1000元的就业补贴;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零就业家庭可优先享受小额贷款扶持。

  为了鼓励用工单位安置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政府规定凡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工单位均可按每人1000元标准从当地政府的再就业资金中获得补贴。

  政府还对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可按规定申请社保补贴;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政策。

  岗位安置是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关键所在。公益岗位开发有限,湖南省通过各级政府出资购买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挖掘一批,再就业基地创造一批,劳务派遣输出一批等途径,多渠道落实援助岗位。通过这些渠道,共为零就业家庭落实援助岗位2.4万多个。

  在长沙,社区、街道、区、市形成四级“金字塔”援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每一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背后是坚强的援助体系。长沙市聘请了2000多名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再就业信息员,1600多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空岗报告员,及时掌握辖区内用工信息,在社区登记失业之日起,48小时内向其提供1次以上岗位信息。在社区经48小时推荐仍未就业的人员,街道将指派专职职业指导员开展职业指导,两周内提供2次以上全日制企业用工信息;同时鼓励自主创业,街道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俱乐部”和“青年就业沙龙”。通过社区和街道帮扶还不能就业的,将被纳入区重点帮扶对象,由区职介中心进行“一对一”岗位信息匹配,专人带领求职者参加招聘会;最后一步是纳入市级援助,利用市级公益性岗位托底进行安置。

  如今,湖南城镇零就业家庭已全部实现“清零”。然而,赵湘平知道,这些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再就业后可能会再失业,因此,他们正在着眼建立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对已经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积极做好跟踪服务,提高就业稳定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一旦再出现新的零就业家庭,及时启动援助预案,实施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援助,从源头上控制和消灭零就业家庭的产生。

  下一步他们又把攻难克坚的重点瞄准了关闭破产的独立工矿区。赵湘平说,像娄底、衡阳等工矿区集中地,有时一个镇就是一个矿,资源衰竭后,整体性地面临失业与贫困。目前他们正在加大创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适龄青少年,由政府扶持读技校、找工作,从新一代身上摆脱贫困。“这才是根本之道,而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临时性的工作,”赵湘平说。

  打造全覆盖就业体系

  相比较,清除零就业家庭,只是湖南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攻坚战。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体系才是全面战役。

  长期以来湖南的就业形势就承受着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挤压。同时,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长期存在。

  在湖南省看来,全面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体系意味着一个重大转变,即由侧重搞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要从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搞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促进城乡劳动者比较充分地就业。

  近年来,湖南省推行了一整套具有湖南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2000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有196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底,全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842.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003.23万人,劳务经济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就业结构也不断优化,三产比例由1999年的56.3∶23.3∶20.4调整为46.6∶21.6∶31.8。就业的城乡结构上,比重由22.7∶77.3调整为28.1∶71.9。

  而在全面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体系目标下,他们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理念有了新的调整,那就是“三变”: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二元经济转型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同时,他们还将进一步调整补助资金的重点,主要投向

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上,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让民众直接受益。

  此外,政府还将继续扩大培训,让更多的人有一技之长。他们的计划是继续实施“百万培训工程”、“温暖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扶贫技能培训工程”。同时,督促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十一五”期间,湖南还将技工学校调整到100所,建设4-5所技师学校、25所高级技校。

  让更多人享有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的“安全网”和“调节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湖南的实践中演变为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逐步完善适合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要让人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险。

  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湖南全省企业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1万人,比1999年底增加了13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0万人、560万人、386万人、280万人、308万人。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湖南省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也纳入保险范畴,扩大覆盖范围。同时,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目前,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到800元。而今后三年还要继续上调,届时将突破1000元。

  在医疗保险方面,常德、长沙、湘潭正在全面铺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明年将扩大试点,争取“十一五”末全面实施,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口。同时,困难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参保难的问题,也将按照“企业自筹、财政补助、社保补贴”的办法,妥善解决。

  工伤保险方面,将加大其扩面力度。积极推动煤矿行业、建筑行业、商贸和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确保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能及时得到救助。妥善解决“老工伤”问题,衔接好新老工伤政策,将其纳入工伤保险统一管理。

  2006年,湖南社保总支出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比1999年增长了近1个百分点。赵湘平说,近年来湖南省消费增长较快,这表明完善的社会保障改善了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愿意花钱也敢花钱了。

  赵湘平到湖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任职已经8年了,他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近两年来省里特别强调的理念,也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湖南的就业与社保工伤正由过去“解决当前矛盾”演变为“解决长效机制”。

  “我们不再是救火队员了”,赵湘平说。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