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型工业化:湖南的蓝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1:48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手记■范思立

  工业化一词在当今中国的使用频率不能说不高,然而如何认知和实施新型工业化;如何在实践中避免“新瓶装旧酒”,甚至将新型工业化当作一个大筐,任由随便投放……不一而足的疑虑,引发我们对湖南践行新型工业化的兴趣。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湖南具有中部省份的典型特征:2006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7.8%,全国是11.8%;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1.7%,全国为48.7%,此消彼长的差距,足以看出,湖南是农业大省,是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湖南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并非是农业产值太多,而是工业不发达带来的,因此,张春贤书记和周强省长反复地讲湖南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所以湖南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顺势而为的举措。

  对于一个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讲,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经济开发利用资源是很容易想到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作为资源大省,湖南并没有把经济开发的重点完全放在资源本身上,同时也把重点放在了扶持非资源型产业上。采访中印象深刻的是,湖南花大力气发展产业集群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把重点放在培育工业园区上,引导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湖南各地并非将一些相互之间没有产业联系的企业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顺应产业集群发展要求,集聚同类或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推进产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从而实现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的飞跃。

  采访中的一组数据,佐证了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的益处。据测算,企业在园区内发展,不仅可节省公共投资10%,节约土地15%,降低治理污染费用5%,而且还形成了产业规模,提高了市场影响力,形成了产地品牌。如湖南的华菱钢铁、有色控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优势企业均是园区经济的龙头,它们发挥了大企业、大集团的放大和叠加效应。

  湖南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工业化进程还是城市化进程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后发劣势。湖南通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不断弥补其劣势,如在产业布局、重点产业选择、支柱产业培育,以及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吸收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避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弯路。

  传统工业化,付出了增长代价,面临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失衡。湖南各级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时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各地市的主要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大都表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使现有资源依托型工业向科技型、清洁型工业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与此同时,湖南谋划在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来巩固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果,酝酿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自主创新机制和评价

考核机制,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确保生态安全。

  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有利条件也不少,除了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科技人才优势突出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和。在湖南采访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湖南上下对推行新型工业化的殷切之情。

  当然,推行新型工业化,仅凭一股豪情,坐而论道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曾国藩曾说,实者,不说大话,不骛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细细考究湖湘人,他们信奉嘴勤不如腿勤的原则,反对“多寻空言,不就实用”的空洞学说。

  我们相信,务实的湖南人会在推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太久的未来收获沉甸甸的成果。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