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富民强省:湖南的新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1:48 中国经济时报

  ——专访十七大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

  “评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是不是直接得到实惠,他们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

  ■本报记者王晓红王彧

  来湖南之前,记者在网上检索资讯,注意到媒体把张春贤主政湖南一年多的时间,称为“湖南新政”。当记者把这一说法告诉他时,张春贤书记说:那是媒体的说法。不过,在新的形势下,湖南需要以新思路、新视野谋划各个领域的发展。湖南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加快赶超步伐。

  只要坚持不懈抓好“三个基础”,湖南就大有希望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在湖南采访,各地干部说得最多的几个关键词就是你在去年召开的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富民强省”战略和“三基一化”的工作思路,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几乎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这是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背景下提出的?

  张春贤:去年我们开党代会,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发展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

  现在综观国内,沿海地区优势优先,西部省份后发追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势头强劲,中部崛起机遇难得,加快湖南的发展时不我待;在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

  我解释一下,富民,就是要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让全省人民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强省,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实现这两个转变,让湖南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兴旺、文化特色鲜明、人民生活殷实、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的新湖南。

  尽管我们现在面临一些困难,但是湖南的干部群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有通过艰苦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现状的志气。只要坚持不懈抓好三个基础,湖南就大有希望。

  中国经济时报:在长沙举行的一次中部崛起座谈会上,温总理说,中部崛起,交通基础设施是关键。来湖南之前你曾任交通部部长,现在你又提出“三个基础”,其中基础设施也是主要内容。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吗?

  张春贤:湖南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在一定阶段内,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抓好“三个基础”非常重要,就是下大力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经过省委常委会慎重研究提出来的。提出“三个基础”的工作思路,主要基于四点考虑:立足当前,湖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缺乏大项目;着眼全局,三个基础覆盖全省工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各方;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措施,湖南也有自身优势;谋划长远,“三个基础”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发展后劲足。

  根据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要求,我们加强“三个基础”,主要是,加强农业、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发展,加强交通、水利、通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等基础工作,增强“三个基础”对发展的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历史上很早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湖南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曾给予高度评价。现在湖南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方面的具体思路是怎样的?

  张春贤:湖南“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建设新农村既是重大任务,也是重要机遇。我们提出,全省新农村建设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七项工作,就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抓好村庄规划整治。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达到农村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

  这几年党的农村政策好,在农村见到实效。去年,全省农村投入459亿元,是近年来最多的,解决了一批农民最关心的水、电、路、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3390元,增长8.7%,增幅为近10年来最大。站在全国的大局,我们把确保粮食生产作为四条底线之一,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80亿斤,比2003年增加近100亿斤。

  从考评体系和机制上努力保证走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经济时报:关于新型工业化,可能是我们听到最多的关键词了,最近省里还专门组织了市州、县区党政领导新型工业化培训班,有300多人参加,专门从北京等地邀请专家学者讲课。不过,人们也有某种担心,如何保证现在搞的工业化,不是“传统”的而是“新型”的?

  张春贤:与农业相比,湖南的工业基础较薄弱。抢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在竞争中寻找湖南的发展空间,需要在新型工业化上有所作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强大支撑。

  提高工业化水平,在2001年就提出了,当时叫“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近年来,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以新型工业化带“三化”,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全省坚持“三个立足”推进新型工业化,即立足现实基础、立足生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立足惠及民众。在“三个立足”的基础上,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顺应工业集群发展趋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走出一条新兴工业化道路。努力做大做强100家核心企业、50个产业集群、3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到2010年,湖南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4.5%,高新技术占工业的比重将超过30%。

  为了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是为了防止你提出的那些担心的出现,在出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的同时,我们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干部考评体系。除了过去一般的经济指标外,我们还列了许多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百姓生活相关的考核指标。这在干部考评体系上、在机制上努力保证我们搞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工业化,而不是传统的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时报:长株潭一体化,也是目前湖南上下的一个热点。大家也有一些顾虑,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所限,推进难度还是很大的。这方面你是怎么想的?

  张春贤:现代化的城市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要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我们特别提出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力争走出一条节约资源、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的新型城市化路子。同时,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加快产业聚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的竞争力和集聚力。

  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中国经济时报:你在交通部长的任上就曾强调,公路建设要保护生态、体现人文理念。在省委书记的任上,去张家界考察旅游产业时曾说,千万不要为增加收入牺牲幸福指数。这是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吗?

  张春贤: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是当前湖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湖南历史性、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高耗能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的60%以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在思想认识、产业结构、基础工作上都有较大难度。但省委、省政府态度明确,下决心、动真格抓节能减排。各级干部着眼全局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贯彻科学发展观,认识也有很大提高,所以,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去年来全省落实了135项节能降耗措施,实施了150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对253家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否决了110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的项目,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去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8%。今年我们下决心彻底整治洞庭湖地区的污染源,236家造纸企业,我们关掉了234家。湖南的可持续发展,眼前确实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是必要的。我们有可能很多认识没有后人认识得深,但不能让他们说我们前人太笨了。

  评价党委、政府工作,关键看老百姓是不是得到实惠

  中国经济时报:你曾去长沙郊区参加一对农民新婚的婚礼,吃喜糖、喝喜酒,还送了小红包。媒体注意到你在湖南的一些新作为和亲民举动,把你称为“民本书记”。对于民生问题你是怎样看的?

  张春贤:评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是不是得到实惠,他们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我们为群众办实事,把民生工作切实落实到我们各项政策和具体项目中去,让更多的老百姓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要着力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2006年,湖南省投入资金183亿元,为三湘父老乡亲办了八件实事。今年,在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决心集中力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农村基础设施、就业、社保、教育、环境等问题,继续办好八件实事。

  湖南人口居全国第七位,社会就业压力很大。我们将不断加大对就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广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帮助‘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比如零就业家庭问题,全省去年底有零就业家庭2.23万户。通过采取就业援助等方式,目前实现了动态清零。

  社保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步做实基本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提高
社会保险
统筹层次,完善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加快建立适合进城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增加投入,提高标准,尽可能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对象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其它诸如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群众意见不少,反映较多。对这些,我们有一条原则,凡是涉及民本、民生、民利的问题,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它们当作大事和实事来办好。解决民生问题,健全机制是根本。

  解决民生问题既有赖于经济发展,也要以强有力的干部作风建设作保障。我曾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奉公,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来。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