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荆楚高产板块农业沃土“生”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14:05 中国产经新闻

  率先保护优质耕地

  本报记者 罗涛

  通讯员 韩亚卿 胡志喜报道

  秋风起舞,稻浪翻滚。

  8月下旬,记者穿行于秋收的荆楚大地,只闻稻香袭人,一派丰收景象;只见棉花吐蕊,一眼望不到边。一个个修砌翻新、排灌自如的沟渠纵横交错,一座座白墙蓝瓦的抽水泵站矗立在田间地头,一块块整齐划一的良田里缀满果实,一条条新铺设的碎石机耕路通向远方。

  在

襄樊老河口市李楼办事处方营村,记者见到了村委会主任蔡宗厚,他正在田里忙活。田里种的是红莲型杂交稻新品种“珞优8号”,沉甸甸的稻穗昭示着丰收。他说:“再过10多天,就可以开割了。以往,我们这个村的稻谷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收割机派不上用场。今年好了,土地整理后都是大片的农田,机器收割比人工可是快多了。”

  据老河口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尚遂功介绍,李楼省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去年9月开工建设,涉及方营等11个村,共3万多亩。目前已完成“田、水、路、林、村”整理工程的85%,一个现代化高产农田板块即将建成。

  掐指算账,蔡宗厚喜上眉梢。他说:“就目前的长势,稻谷亩产可达600公斤,而去年未整理前只有400公斤。夏季小麦今年每亩收了400公斤,去年才收了250公斤。今年每亩可增收210元。”

  走进老河口仙人渡镇省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记者看到,一千多米的U形渠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土方回填,项目区的提水泵站和节制闸正在建设之中。

  老河口是全省46个粮食主产县之一。仙人渡镇是典型的“水袋子”,洪涝灾害是这里的心腹大患。马岗村3组村民孙涛告诉记者:“由于地势低,天晴抽不出水,下雨又很涝。2005年夏天,这里一片汪洋,我家种的3亩水稻基本颗粒无收。2006年开展土地整理后,我家增加了1.12亩水稻田,现在又修了水渠,灌得进、排得出、再也不用望天收了。”

  眼前,曾经熟悉的弯弯曲曲的田埂不见了,杂草丛生的荒坡不见了,破旧的小泵站不见了,用了几代人的土渠、土堰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一马平川的高产农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仙人渡镇马岗村村民袁全清说:“这样的田地,我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同样是种一亩,效益比原来多出了四五百元。”

  其实,老河口市仅仅是湖北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整理项目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真金白银”的投入,让农民感受到种粮也能过上好日子,沃土“生”金,板块农业初见规模。

  荆州纪南镇岳场村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区,46户农民全部搬迁到统一建筑风格、统一用地标准、统一采购建筑材料、统一绿化的新区——金岳小区。新区内集中修建牲畜栅栏,集中谷物晒场,杜绝人畜混居、杜绝粪便敞排。36岁的农妇段明芳感觉生活变得越来越惬意、轻松了,她喜滋滋地说:“130平方米,4口人住,蛮舒服的。过去洗衣挑水累断腰,如今伸手就来清泉水,过去做饭烧灶一脸黑,如今沼气一点饭菜香。”

  新农村建设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段明芳和许多农村主妇都发现,一年来,身边出现了许多新鲜事:柴刀生锈、水桶下岗、配方施肥、垃圾入箱、厕所冲水、网上卖菜、超市购物……望着新通到门前的水泥路,段明芳舒心地笑了,她忍不住大声对丈夫说:“我们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地载万物,地生万物。

  土地,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1988年,荆州市在全国率先划定第一块基本农田,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这一创举在全国推广。如今,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基本农田被确定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当历史穿越时光隧道进入21世纪,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坚守红线”的口号越叫越响。

  2005年,

国土资源部决定设立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从被动地保护转向主动地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水平。目前,全国总投资247.6亿元,并已启动116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湖北省公安县、麻城市、襄阳区、嘉鱼县、云梦县、钟祥市名列其中。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