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价格血拼彰显平板价值竞争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13:05 中国产经新闻

  洋彩电“联盟”降价冲击本土品牌

  本报记者 杨娜报道

  “夏普一款46英寸液晶价格竟然只卖13999元!”10月7日,正在北京国美电器商场购买电视的市民林先生惊讶地说。

  “外资平板电视的价格比国产品牌还要低,我正在考虑是否选择外资品牌?”本来想选一款价廉的国产平板电视的林先生如今显得有些迷茫。

  北京的三大家电连锁店公布“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彩电销量统计,以三星、LG为代表的外资彩电巨头成为赢家,不仅摘得销量排行头名,而且几乎将国产彩电挤出了第一阵营。概括三巨头的销售总计,黄金周7天彩电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的企业依次为LG、三星和TCL。

  洋彩电“联盟”降价

  造成黄金周外资品牌平板电视热销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集体实行了降价策略。

  “此次黄金周,LG、三星、索尼等洋彩电降价幅度在10%~20%左右,型号则涵盖了

液晶电视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和47英寸等几乎全线产品。”创维彩电长沙负责人李佳说。“其中一些洋品牌42英寸平板彩电已经降至8999元,而相同规格的国产彩电价格为9999元~10999元。

  据通程、国美、苏宁、家润多等几家家电连锁提供的数据显示,LG、三星、索尼等“洋品牌”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已超过国产品牌,占到总销售额的近6成。

  “正当善于打价格战的国产品牌纷纷打算放下价格屠刀改打价值战的时候,外资品牌却开始在中国市场实施低价战略了!”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新说,国产彩电开始日益追求高端,而外资品牌却想方设法本土化,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

  

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一份“2007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形势综合分析报告”中指出,外资品牌平板电视市场份额有所增长更多靠的是“两大法宝”:一是使用低价与功能简单化的产品低价抗衡国产品牌;二是在彩电消费高峰期对常规机型实施不计成本的突击降价冲击市场。

  “外资平板近年来长期利空平板市场的做法,其实是战略衰退的典型表现,这与国内CRT产业演进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表示。

  据了解,在中国彩电业的CRT年代,一度雄踞一方的外资品牌,随着上下游竞争格局的开放而被康佳等国产品牌取得绝对优势,在2003年开打价格战,短期内取得了销售量上的提升却利润严重下滑,到2004年中期大多数外资品牌被迫选择退出中国CRT市场。

  血拼背后的价值商机

  9月27日,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6年1-8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头8个月利润率低于制造业平均利润率。其中家用视听行业的利润率仅为1.8%。据说像东芝、松下这样的外资彩电,每卖一台售价1万元左右的产品就要亏上数百到一千多元。

  实际上,价格血拼的背后正孕育着产业价值商机。“在产业分工非常明确的今天,彩电整机企业的主要职能是整合优势资源,推出真正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彩电品牌竞争优势在于彩电整机的技术应用和渠道优势,而不是上游的液晶屏、等离子屏之类的部件技术,后者对于众多彩电品牌来说不具差异性和排他性。”康佳集团副总裁陈跃华认为。

  “由于平板电视的芯片等软技术应用及显示屏等显示硬件的选配是同质的,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在技术上处于同一起跑线。”陆刃波分析说,目前的市场被动局面与本土品牌最初的“短视”有关。

  “中国平板电视的渠道优势是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竞争的砝码,而且目前中国平板电视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份额,将重心全面转向产品价值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上,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战。”陆刃波说。

  国产品牌彩电在售后服务上有很大的优势,在质量上提高也很快,于是很多合资品牌都在降低品质和国内品牌拼销量,但是数据显示,长虹、海信、康佳、创维、厦华等主要国产彩电巨头已经在平板电视的销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AV事业部总经理喻亮星在接受ChinaByte采访时认为,国产品牌拥有渠道价值优势,今后随着三四级市场的需求加大,可以通过增强对其的控制力取胜。与此同时,我国国产彩电厂家要加快进军面板等上游建设的步伐,加强品牌塑造,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与外资品牌抗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