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8:43 保监会网站
民生是和谐之基。近年来,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此,十七大报告也有鲜明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过去的5年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政府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特别是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尽管当前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民生问题事关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我们有一个庞大的低收入阶层,由于过去在民生问题上欠账较多,特别是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使得我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中国又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生产力的不发达以及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为此,我们需要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持续进行艰苦的努力。基于这一认识,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建设上,提出了六方面的任务,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应该说,这六大任务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担子不轻。首先,发展经济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有赖于强大的财力,只有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才能使国力增强,所以根本而言,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但经济发展不能脱离改善民生这个目标,如果抓住了改善民生的目标,积极关注民生,经济的发展也就会更具有实际意义,发展的成果也就更能为人民所共享。其次,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强大动力。在深化改革中重视民生,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积极地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使改革和发展获得一种强大的动力。第三,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公平与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要牢固树立起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公平、正义的标尺来评估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用合理分享的理念来指导国家、单位乃至个人的发展。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另外,政府负有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改善民生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特别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政策与公共资源配置、重视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措施,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真正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地区发展失衡、劳资力量对比失衡、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失衡等诸多问题,为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提供更为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外历史表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关乎社会发展与政局稳定。而民生问题的不断改善则会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未来几年是中国发展又一个重要的关口。十七大报告此番再次向全社会吹响了改善民生的号角,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奠定了舆论基础,规划了发展路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