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危机与机遇并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广州举行的相关战略研讨峰会上,有关专家提出———

  本报讯 记者 孙晶、实习生 张任青子报道:上周六,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制造信任危机”战略研讨峰会上,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关于“中国制造”出现信任危机的看法,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一些新的观点。

  一段时间以来,由中国受污染食品、药品事件引发的“中国制造”海外信任危机,受到了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和舆论的指责。上个月,美国再次回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制玩具,引起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中国制造信任危机”战略研讨峰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珺认为,“中国制造”的特点是转包或称外包,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中广东占了40%。转包的生产和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安排决定权不在中国企业,而是控制在跨国公司的手中,OEM只是整个全球化链条的一个边缘环节,与“信任”关系不大。中国制造信任危机真正影响的是中国自创的品牌。

  “中国企业升级,不必抱死自创品牌一条路。”王珺提出,数以万计的中国中小企业要另起炉灶,自建体系的成本非常高。反而,充分利用跨国企业的渠道、技术,利用别人的网络,“一方面帮人家做OEM,另一方面开始建自己的生产基地,自己的市场网络也在铺,把自己的品牌建设起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事半功倍。”

  王珺提出,转包型“中国制造”可能升级的路径还有一条,就是强化能力顺势而上。“在原来人家转包的这样一个国际网络之中,我沿着这个产业链条由低附加值向比较高附加值的生产体系转,这叫功能性的升级,不要成天强调搞

自主品牌,有时候自主品牌通过网络花的成本非常高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新春强调,中国企业要拓展市场,必须以更优质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新颖的文化和价值观打动海外消费者。而目前,中国企业的R&D投资和人力资源投资都太低,难以对创新形成激励,应该趁此机会,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改进。

  此外,形成产业联盟,强化区域品牌,也是中国制造升级的一项有力武器。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导丘海雄就指出,广东的中国制造95%是在产业集群里完成的。行业通过集群升级可提供技术创新支持,节省企业成本,完善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设施。

  (编辑:敏华)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