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险投资和医疗市场的约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13:39 新浪财经
风险投资盯上连锁医疗 佳美口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刘佳在大连成立了一个横跨12个行业的佳美国际集团,口腔连锁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业务。做了七八年,刘佳 始终坚持“清资产”模式,即盈利一家发展一家口腔连锁,所以发展速度很慢,更谈不上规模效应。2000年,佳美的“多元化”梦想破灭,刘佳在近乎绝望中发 现,规模最小的口腔连锁却成为其效益最好的业务。精明的刘佳决定处理掉其他业务,专心把口腔连锁这一块做精,并转战北京市场,利 用北京儿科研究所口腔科的“执照”,把在大连的经营模式复制到了北京,没想到竟然迅速打开了当地市场,更没想到早几年积极寻求资金的佳美,如今成了投资商 的宠儿。仅在北京,佳美已经发展到23家诊所,113张牙椅,127名在编牙医。目前,佳美在北京、上海、大连、沈阳等地已拥有40家诊所。尝到甜头后的 刘佳把佳美的发展模式与星巴克连锁模式相提并论。按照刘佳的计划,佳美的发展速度是在年内通过并购,由目前40家连锁发展到100家,再利用一段的时间达 到200家。而且佳美口腔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当前这几个城市,下一步要去的是珠三角,广州将成为首选城市之一。 无独有偶,较早切入京城健康体检市场的慈济体检,在其开到第三家分院的时候出现资金瓶颈,鼎辉投资适时向其伸出了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鼎辉投入 3500万元人民币,占据慈济40%的股份。如今,慈济在北京的分院开到了6家,他们还把触角伸到了长三角,不光要开连锁,还想输出他们的管理技术,帮助 别人建立类似的机构。 于是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宠儿除了互联网、芯片、通信之外,还包括了医疗等传统领域。 医疗市场投资回归理性 慈济牵手风投资本的成功以及佳美的门庭若市,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投资医疗市场的美好前景。“连锁化经营是中国今后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医疗市场将迎来第二波投资热潮。”有研究人员这样断言。“我认为根本谈不上是第二波投资热潮。”中国医疗投资盈运网CEO刘腾蛟抛出不同观点,“2003年,医疗市场确实掀起过一阵热潮。当时,有不少 投资者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不过,上马的项目虽多,但是规模都很小,当中尤以小型的民营综合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为代表,市场体现出的是初期的特征。那些 真正的大财团关注了一段时间后,最终选择放弃,留下来的一些外资走的是高端路线,给在华外国人和极少部分有钱的中国人提供医疗服务,但不成气候。所以说, 那时候掀起的只是关注热而非投资热。况且在2004年的时候,医改市场化已经遭到内部的否定,2005年医改不成功的论调更是对公众广而播之,给投资热潮 泼了不少冷水,热潮过后是回落和反思期,现在应该是理性投资期。” 刘腾蛟现在每个月给一些医院管理者做培训,他了解到,公立大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在探讨市场问题时,根本没有把民营医疗机构看作是竞争对手。事实 上,民营资金进入医疗市场后,做的规模普遍都很小,再加上3年免税期一过,不少民营医院濒临亏损的边缘,自然无法与积累了几十年的大医院抗衡。“那一轮投 资下来,没有几家真正做成功的,能成功的都是做专科领域的。” 而刘佳选择风投的考虑日趋理性:“如果发展到200家规模的话,我该好好想想到时候应该如何来管理。”刘佳认为这是他为何在面对众多资金时需要保 持冷静的重要原因:“我希望这些机构能够给我带来最核心的管理能力。”据刘佳介绍,至今他已经接待了数十家风险投资商,其中不乏国际顶尖级的风险投资基 金。2005年的时候,刘佳对这种风险投资并没有表示出什么兴趣,一方面是因为觉得这些风险投资人对医疗市场并不熟悉,另一方面自己本人对资本运作和风投 基金也不是很了解,相互不了解显然不能轻易谈合作事宜,于是就耽搁了下来。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到2006年以后,那些国际顶尖级的风险投资商纷纷上门寻 求合作,其中已经有几家将非常详细的合作方案送到其办公桌上,等待他来评估合作方案的可行性。不过刘佳很清醒:“尽管我们的发展和扩张需要资本的支持,但是我依然不会轻易甚至草率地选择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因为我们必须有绝对的把握保证合作的成功。”刘佳认为自己现在的难题是如何取舍,放弃谁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一家在哪一轮引进?刘佳还在反复权衡中。 政策清晰与否决定投资未来 尽管不认同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但是刘腾蛟认为“佳美、慈济这两个个案应该能成功,他们的价值在于品牌和模式,将来这一块也应该是一个投资趋势”。不过,刘腾蛟指出,几个个案的成功并不能代表行业的成功,也不可能简单地复制。 “当年关注热潮没能形成投资热潮,是因为政策不够清晰。”刘腾蛟回顾,国家尽管制定了大的发展方向,但是大概念下该怎么做并不清晰,“原来卖公立 医院遭到批评,就是因为医疗保障该谁来供给的问题不清晰,令谨慎的投资商望而却步。同样地,为什么佳美、慈济如今受风投资金热捧?那是因为这两家机构不光 是股权结构简单,其与医保等政策也牵扯不大或者没什么牵扯,他们做的是健康保健,准入门槛不高,风险也比较低。”刘腾蛟说未来应该还会有一些不同的模式涌 现,不过,他不看好对综合医疗市场、对太靠近临床一线医疗市场的投资,“临床不但对人才的要求高,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国有大医院忍一忍也许就过 去了,但是民营的医疗机构耗不起。”广州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苏才华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为什么有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做美容整形的机构喜欢 多品牌发展而不选择连锁发展之路?就是因为风险太大。” 苏才华认为:“医疗市场是一定要改革的,将来国家必定‘抓大小放中间’,‘大’是指抓大型公立医院以保证国民基本医疗需求,‘小’是指抓基层医疗,构筑卫生防疫系统。中间市场将放开,最适合发展的是专科医疗和保健康复,这一块将是投资热土。”刘腾蛟也认同苏才华的观点:“随着医改的深化,国家将 加大对国有医院的投入,同时削弱他们的盈利能力。届时,估计会有一定量的公立医院出售,这就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晰。” 经常在各地医院跑的刘腾蛟还了解到,美国一公司在上海外包多家医院的保洁工作,已获得稳稳当当的业务增长。“什么是成功 的盈利模式?国外的医疗是指单纯的治疗领域,而我们一直把跟医疗有关的保健康复等业务都归到了治疗领域,美国这家公司所做的保洁外包,给了我们启发,值得 业内去研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