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座桥与五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2:20 北京商报

  沟通是桥的宿命,而沟通的内涵分两点:令人惊叹的空间,令人感念的时间。

  10月15日是武汉长江大桥50岁的华诞,在生日这一天,一份武汉长江大桥的“健康报告”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经历了50年的风雨、76次撞击以及至少4次特大洪水侵袭,大桥桥墩没有下沉,钢梁没有弯曲,百万颗铆钉也没有松动变形。专家认为,武汉长江大桥可以再使用100年。”

  而与此相关的背景是,由于兴建于艰苦年代,武汉长江大桥的上万张建设图纸完全依靠手绘,施工时由工人手工铆合100多万颗铆钉;这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多年来一直处于超载,承载量超过设计负荷一倍有余;而这座当年轰动世界的大桥,迄今没有拿到过任何工程奖。

  很长时间以来,在我们视野中活跃的“桥”,是那些天天在过路费、过桥费中争吵不休的桥,是那些三天两头封闭检修的桥,是那些挂着金奖银奖的桥,是那些轰然倒塌后分析来分析去的桥。而武汉长江大桥,在稳稳当当服役半个世纪之后,依然沉默,以最朴素的姿势倾听着江涛轰鸣。而它得以“健康长寿”的那点学问,似乎也就是“钉是钉,铆是铆”。如果说,武汉长江大桥是“良心工程”,那我们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来复制这样的“良心”?

  一座桥可以活多少年?一座桥应该活多少年?一座桥能够影响多少年?这些问题都有些难,我们只知道,在1957年10月15日以后出生的武汉人中,有22782人以“桥”为名。

  我们感念经典的武汉长江大桥,因为这样的经典已经变得有些遥远。我们希望50岁的武汉长江大桥迎来100岁、150岁的生日,我们更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桥让我们感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