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养老 我做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7:4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日前,渣打银行的一份“养老”调查报告指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养老问题仍需要大力依靠个人退休养老计划来支撑。 那么究竟该如何制定我们的养老计划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让我们来看看相关的其他几个问题:一、养老,究竟需要花我们多少钱?我们退休后,究竟还能拿多少钱?二、如何积蓄自己的养老钱?回答了以上问题,对于养老,你心里基本也就有谱了。 问题一 养老要花多少钱? 调查报告 养老花费要占收入的五成 今年8月,渣打银行对外披露了一份“中国中等收入阶层退休养老计划调查报告”,其调查对象为上海地区1700名年龄24岁以上、年收入在6万元至50万元人民币的各行业人士。结果显示,大部分中等收入人士目前对养老缺乏了解,而70.73%的人愿意进行养老投资,不愿进行养老投资的只占9.33%。 日前,记者从渣打银行拿到了这份报告。调查显示,被访问者仅仅对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比较熟悉,了解企业年金的只有30.58%,了解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更是只占28.08%。 正因为如此,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有70.73%的人愿意养老投资,也有53.43%的人愿意养老储蓄,但真正进行了养老储蓄和投资的人却很少。 银行理财产品为首选 渣打银行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消费和收入的曲线图。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呈现出的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而收入却是一条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这说明老年时期的收入缺口需要青壮年时期的收入来弥补。” 据称,养老花费约占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而基础养老保险最多只能维持收入水平30%~40%的比例,“如果没有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加以补足,那么这个养老费用就存在很大缺口”,也就需要个人投资和储蓄性养老保险来支持。 专家介绍,在进行养老投资时,56.5%的人选择了银行理财产品,选择证券投资基金的占44.84%,选择商业保险的占38.71%,选择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占16.29%,选择QDII产品的只占9.27%。 与此同时,在挑选养老投资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时,50.74%的人倾向于利率,而28.74%的人看好股指。 记者调查 住养老院费用是多少 住养老院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选择之一。目前,仍有不少市民对养老院存在着误解,一些市民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孝”之举。其实,老人在养老院也可以生活得很开心。成都市颐乐村养老院王院长告诉记者,目前该养老院总部共有320张床位,而剩余床位已不到20张。不少老人愿意搬进养老院的原因在于,集中居住既让他们找到了生活的圈子、减少了老人们的孤独感,又能得到护理人员所提供的精心照顾,同时,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及其他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更多是由政府设立,多为孤寡、五保老人生活居住。而养老院则多为民营性质,条件设施相对较好,由老年人或者其子女自费入住。据记者调查,在成都,养老院每月所需费用在400~2000多元不等。调查显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在养老院的月消费费用通常在1000元以下;而需一对一服务的老人每月所需费用大都在1000元以上。 问题二 如何积蓄自己的养老金? 理财师普遍认为,个人养老规划最好从30岁开始,因为如果年龄太小,要面临买房、买车、结婚等众多问题,相对负担较重,而养老资金的积累又需要相当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来讲,30岁时工作已经相对稳定,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此时开始规划养老正是时候。 如何来积蓄自己的养老金呢?理财师的建议是:存钱、买保险、买房子。 存钱 基金定投 月存千元累积百万 如何存钱呢?储蓄、炒股、买基金等都是备选项之一,但是,养老资金首先讲究的应该是安全,因此稳健理财才是正途。对此,银行理财师给出的建议是“基金定投”,这是一种类似于零存整取的理财方式。 理财师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从30岁开始,每月定投1000元,选择稳健型基金,假设年收益率平均为6%,在60岁退休的时候,就能积累起超过100万的养老基金。 理财师指出,基金定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平均投资成本,自动形成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方式。长期下来,时间的复利效果就会凸显出来,让平时不在意的小钱在长期积累之后变成“大钱”,充分保障养老金的需求。 记者点评:基金定投比较稳健,适合长期投资。但也有缺点,就是它的投资、存取太灵活,很多人可能管不住自己,中途就把钱花掉,这样,到了年老时,养老钱还是没有着落。因此,对于这部分人,最好还是选择具有强制储蓄性质的投资工具,比如保险、贷款买房。 买保险 商业保险 “第二笔”养老钱 商业保险是国内外流行的养老产品,被称为社保之外的第二笔养老钱。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目前的商业保险养老产品已经渐成体系,产品线非常丰富,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商业养老险产品有两全保险、万能险、投连险等。 中英人寿的段玉兰表示,根据客户的缴费能力、个人状况,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和领取非常灵活,举例来说,该公司的两款养老产品,一款领取的年限是66~73岁,另一款为终身领取,前者缴费要求低,后者缴费较多。如果客户的家族成员都比较长寿,就可以选择终身领取的品种,因为你活的越长,就赚的越多;相反,如果你的家族成员通常只活到社会平均年龄,则可以选择领到73岁的产品,因为这种产品缴费相对较低。 某合资寿险公司的理财师建议用年收入的15%进行养老保险投资。举例来说,如果我们从30岁开始,每年缴费8760元,60岁退休后,每月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1763元,一直领取到88周岁,能充分弥补退休后的养老金缺口。 理财师表示,商业养老保险的好处是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不仅为投资者回报以高额的养老金,还能让其获得意外、疾病、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另外,养老保险大多兼具分红功能,通过分红,投资者不但能获取收益,也能很好地抵御通货膨胀。 记者点评:虽然常常有人抱怨商业保险投资收益不如基金等产品理想,但是,将商业保险作为一种养老工具,有着其他产品难以匹敌的优势。第一,购买养老保险的最大价值在于,目前的养老保险大多都是主险,对于保障较少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购买养老险再附加医疗、意外等保险,达到花较少钱获得较高保障的目的;另外,保险带有强制储蓄的性质,一旦开始缴费,就要连续缴纳,直至期满,中途一般也不能提前领取,这样恰好就满足了养老资金“专款专用”的特点。 买房子 买套房子 以房养老 年轻的你也许现在还没意识到,今天你辛苦地供房,可能也正是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理财师表示,买房养老的好处在于:首先买房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每月必须支付一定比例的按揭款;其次,房价及租金价格与通胀水平基本保持同步,能规避通胀所带来的风险;第三、房产可作为个人养老基金的补充。在理财师看来,年轻时,用结余的钱置房,年老时,靠经营房产如出租、出售、向银行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来补充养老金的不足。可以说房产投资,从长远来看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理财方式。 虽然幸福人寿目前尚未开业,“倒按揭”还需等待,但其实对于老年朋友来说,目前以房养老并非空话,理财师给读者设计了除“倒按揭”以外的三招另类“以房养老”计划,或许能开启读者思路。 “以房养老”金招一 出租房子 以房换养 “倒按揭”似的以房养老,最终房产要归保险公司所有,坦率说,很多人从心里接受不了———因为在中国父母心中,将房产留给子女,应该是天经地义之事。对此,理财师建议,这时不妨考虑“以房换养”的方式来养老。 以家住成都年逾70的陈老夫妇为例,目前在市区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市值45万元。夫妇俩退休金合计1800元,按理说,这笔退休金也够老两口开支了,可谁又没有个头疼脑热的?由于身体不好,现在夫妇俩每月光看病吃药就花费数百。再说,两人年迈多病,儿女们不放心,请了个保姆,月工资还要700元,这样下来,老夫妻俩也就入不敷出了。 针对陈老夫妇这种情况,理财师提出了“以房换养”的思路。具体做法是,陈老夫妇将房产出租,拿着租金住进养老院,靠租金收入支持养老费用。我们可以帮陈老夫妇算笔账:按市价,陈老夫妇的房子目前能租到1200元,目前成都养老院一对老人的基本花销在1000~1500元之间,两者基本相抵。此外,住进养老院后,陈老夫妇也就不用再请保姆,可以省下700元的保姆费。而两夫妇1800元的退休金,除掉常规药费后也算手头宽裕。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夫妇俩的精神生活也将丰富得多。而且,儿女们也可以安心工作。 “以房养老”金招二 置换房子 差价养老 当然,如果陈老夫妇不愿住进养老院生活,还是愿意住自己的房子又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变通的做法是,他们可以将市区较为中心地段的房子卖掉,搬到较为偏远的地方。(当然,考虑到他们经常需要看病,也不能搬得太偏。)如此一来,置换房子后的地区差价就成为补充养老金。 就房价而言,目前成都市区与周边区县的差价还是很明显的,换房差价养老空间很大。如陈先生在市区的老房子市值目前45万左右,均价约5600元/平方米。而陈先生的老家温江城区的房价目前大多不到3000元/平方米,通过置换,陈先生至少可以换出20万左右的养老现金。 当然,除了获取地区差价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大房换小房。陈老夫妇可以在相同地段将原有的二室一厅的住房换成一室一厅,这样,其中的差价就可用于养老了。 “以房养老”金招三 多买房子 出租养老 必须承认,出租养老这个方式,对于年逾古稀的陈老夫妇来说,可谓标准的马后炮,因为他们只有一套房子。但是,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却是很好的理财建议。假设一下,如果陈老夫妇手里有两套房或者多套房,那么养老金的筹措是不是要简单得多。 记者点评:房产可看作我们的“养老存折”,首先,就长达30年的长期投资而言,房产相对是安全系数最高的,抗击通胀的能力也最强;其次,如果地段选择得当,房产还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租金,租金同样也会随着通胀而上涨,这是其他投资难以比拟的。 蛋糕诱人 金融机构掘金养老市场 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庞大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已开始在人员储备、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摩拳擦掌、明争暗斗。 保险机构: 推出新型多功能产品 9.15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大量中等收入人士渴望享受一份舒适的晚年生活,这为各大金融机构展示了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巨大金矿,谁最早动手,谁就占据了先机。 在这方面,保险公司无疑抢得了先机。目前,国内的各大保险公司不仅将养老产品作为其主打产品,甚至出现了像平安养老、太平养老这样的专业养老险公司。 “今年以来,在我公司投保养老保险的总金额比去年同期增加35.8%,高额保单不断出现,显示了市场保险需求强大。”平安人寿总经理李源祥一番话,道出了目前市民对养老产品的强劲需求。李源祥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大多是保险公司在前几年推出的固定利率的养老保险。但随着去年年底的央行加息,以及未来所面临的加息预期,市场对新型养老金产品的期盼也越来越大,新型多功能养老保险产品的推出一定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而中英人寿四川分公司个人营销业务发展部的段玉兰也告诉记者,目前中英在售的养老产品多达16款,约占公司产品的1/3,但保费收入却占到2/3左右,说明市场需求巨大。段玉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保险养老产品已成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型保单,以高额寿险为主,这类保险缴费不高,比较适合30岁左右的中青年,既能体现对家庭的责任,也能同时规划养老;另一类是投资型产品,包括投连险、万能险等。除此外,还有一类产品介于两者之间,比如传统寿险基础上附加分红的险种。 各大银行: 尝试制订完善组合计划 记者发现,相较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比如银行,都还没有成体系的开发出针对市民的养老产品。 “就银行而言,这是个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光大银行财富中心产品经理胡立表示,在光大银行现有产品中,有适合老年人的,但还没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养老型品种。招商银行财富中心经理周伟也承认,银行在设计产品时,更多的是按客户资产拥有量来区分的,而不会严格按年龄来划分。 周伟表示,银行的产品几乎都是一个系列,不同人群根据其风险偏好会有不同的组合,“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一款产品,暂时还没有。” 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早在一年多前,招商银行就推出了一款名为“伙伴一生”的金融计划,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客户按成长的过程来分段,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理财组合,这里面就特别包括了养老环节。 周伟说,这款产品虽算不上绝对意义的养老型产品,但也算是该行对老年人群体的一次尝试。据称,虽然招行目前对老年人的投入还不是太大,但也在考虑对客户的类型作进一步细分,相信过不了几年,专为老年人或养老设计的产品、服务会日渐丰富。 中信银行贵宾理财专家刘维明认为,中信银行已经在密切关注老年人市场,并有过一些尝试。据介绍,老年人的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了稳健型的产品更适合他们,“债券型基金、打新股理财产品、国债等都不错”,而中信近两年就推出了不少这类品种。 刘维明称,在现有阶段,银行的焦点还是盯在有钱的中青年人身上。但是,对产品进行体系化建设,针对不同人群研制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已是大势所趋,“老年人就是其中很大的一块。” 光大银行胡立透露,该行马上会有一款期限较长的结构性产品面市,采用的是每日计息模式,无论从期限、预期收益率、风险等考虑,都比较适合老年人,“这就是探索的过程。” 东亚银行结构投资产品部主管杨旭辉表示,在国外市场,养老更多强调的是保险、退休金和投资的组合,制订一份较为完善的计划,而不会是单纯的一款产品。 本报记者 刘锋 杨斌 实习记者 江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