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退耕还林延长补助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 14:16 中国产经新闻

  建立巩固成果专项资金

  本报记者 刘杰报道

  2007年10月10日,在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退耕还林政策做出的最新完善。

  李育材指出: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2007年8月9日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主要内容就是在原先的补助政策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政策内容有两条:

  一是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原先的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二是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同时,国家继续按原渠道安排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并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会上表示,退耕还林推进了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实行钱粮直补到户、检查验收到户、林权落实到户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造林任务完成、造林质量合格。到2006年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 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据国家有关部门核查,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都在90%以上。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遵循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安排在15度以上坡耕地尤其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8年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获悉,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自1999年试点实施以来,各有关部门和地区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广大群众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李育材介绍到,退耕还林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发到千家万户,直接实现了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退耕农民平均每户获得补助35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这些补助总体上约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西部地区高于20%,宁夏、云南一些县达到45%以上。

  李育材指出,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退耕农民更多地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一些地方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花草、中药材和观光旅游等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同时,退耕还林还改变了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出台的背景,他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工程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局部环境虽有改善,但稳定性还比较差;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林木大多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退耕农户大多还缺乏增收的门路,长远生计问题没有解决。随着原先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一旦停止钱粮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农户就有可能返贫,退耕还林的成果也就难以维护。针对这些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的重要决策。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