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传奇切·格瓦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11:21 21世纪经济报道

  传奇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热的出现有特定时代背景,那是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1960年代

  时评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头戴红星贝雷帽,俊朗的脸庞上一双深遂的眼睛坚定地远望前方——这幅由一名古巴摄影师创作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肖像家喻户晓,不但代表了左翼的革命浪漫主义,在全球化的年代,还被青年们视为一种反抗建制和叛逆不羁文化的化身。这幅肖像已成为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人物像。

  今年是切·格瓦拉逝世四十周年,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波利维亚的无花果镇(La Higuera)被美国CIA特工处决,年仅39岁。40年后的今天他仍有如此魅力,是西方文化研究界难解的谜。有革命浪漫情怀的切·格瓦拉,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在一个阿根廷中上层家庭,年青时熟读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心怀劳苦大众,骑上

摩托车访遍拉美各国了解穷人的生活情况。后来遇上卡斯特罗,参与古罗革命,推翻亲美政权,年仅31岁当上古巴央行行长及工业部长。但他为了“解放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抛下高官厚禄,先后到非洲刚果和南美的玻利维亚打游击战。曾说过“宁愿站着赴死,决不跪下苟生”的切·格瓦拉,最后站着被CIA特工枪决。

  切·格瓦拉热的出现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那是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1960年代,他死后不久便发生了“布拉格之春”和法国的“红五月”,整个欧洲,都在骚动之中。人们渴望变革的发生,英雄的出现,有着唐·吉柯德色彩的切·格瓦拉自然成为这种情绪的象征。1997年,切·格瓦拉的遗骸被运回古巴安葬,在过去十年里掀起第二轮的革命偶像热。

  有趣的是,切·格瓦拉的革命手段,事实上与现今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并不相符。在西方社会,年轻人的“道德楷模”往往是一些信奉“非暴力”原则的政治人物如甘地和曼德拉等。但是,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远比不上提倡“武装革命”、形象“暴力”的切·格瓦拉流行。这反映了西方的“主流价值观”与年轻一代之间存在着心理落差。本身是军人的切·格瓦拉,其头像还被广泛地用在反战、环保和反全球化的各种社会运动中。比较主流的看法是,除了反叛精神与浪漫主义,更重要的是切·格瓦拉曾数次“螳臂挡车”式地与美军作战,其形象与这些运动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核心却都是反美。值得一提的是,拉美政治近年来出现了“粉色潮流”(Pink Tide),一批左翼政客上台执政,其中以反美著称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是一个切·格瓦拉迷。

  全球化的时代,市场力量并未放过切·格瓦拉这样一个可供榨取的“商业图腾”。他的头像出现在T恤、烟盒、书包、甚至还“代言”了雪茄和伏特加。最难以想象的是,在

澳大利亚,联合利华还推出“切·格瓦拉版”的梦龙(Magnum)雪糕。切·格瓦拉的确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的肖像在市场力量之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1997年后的这一轮切·格瓦拉热,反全球化的同时又是全球化的产物,其商业味之重,实在与切·格瓦拉的革命理想南辕北辙。那些把印有他头像的T恤穿在身上的年轻人,或许并不一定会明白切·格瓦拉代表的政治含义。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