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众、专家、药企纷纷为推进医疗改革建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08:48 经济参考报

  

公众、专家、药企纷纷为推进医疗改革建言

  广西河池市用新农合解决移民看病难问题。这是到村级卫生所值班的医生在移民安置区给一名儿童看病。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 摄

公众、专家、药企纷纷为推进医疗改革建言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甘肃全省所有农村人口,参合人数达到1780万人。图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下村农民白江正在展示自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新华社记者:张锰摄编者按: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政府与公众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尽管有关部门对医改方案的进程不便透露,但是围绕医改话题仍然有不少意见与建议。为此,本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给予集中报道,希望对推动医改进程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公众:亟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我不关心医改方案何时出来,我关心看病能否便宜。”这是记者在采访不少患者中听到的回答。

  “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疗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不少人都不清楚医改的内容,但是大家都对医改方案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它改变目前的医疗环境。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说,医改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从一名医生的角度来看,医药分开,提高诊费,降低药费,改变医疗收费结构的不合理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医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医生的劳动都是通过诊费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药费来实现的。

  中国科学院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我国的医疗服务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质,但公益化不代表全社会都公益化。医疗改革与教育改革,都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既不能完全市场化也不能完全公益化。对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大众,需要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业内专家提醒,政府部门谨慎论证医改方案,应该加大医改方案出台过程的透明度,给予公民足够的知情权和讨论权。“医疗改革与公众的关系如此密切,改革方案不能是少数专家讨论的结果。有关部门对一些问题也许考虑得更细密、更周到,但这并不妨碍社会各界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深度参与。”

  专家:对医改“收支两条线”有不同看法

  收支两条线是针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收入全部上缴政府,支出全部由政府下拨。收支两条线互不交叉,可彻底切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其营业性收入的利益联系。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指出,目前北京社区医院就在试点,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医院实行低价运行,收入由政府管理,人员工资和支出由政府核拨。这样,医护人员收入有保证,没有“创收”的压力,回归治病救人的本位。他认为,以后医院会分类管理,政府要明确投入和监管的责任,公立医院将逐步推行“收支两条线”。

  医改方案的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葛延风也坚持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他认为,政府必须坚持对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医疗机构必须坚持公益性质,政府投钱直接办公立医院,拒绝医疗领域的市场化和民营化,建立实行基本卫生保健公费医疗制度而非全民医保制度,不能同意建立医疗服务的购买机制。

  但也有一些专家对“收支两条线”持不同看法。北京大学教授刘国恩指出,收支两条线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施行的管理方式。随着大批国有企业改制,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开始从许多经济领域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又要在医疗领域推广收支两条线,对医疗改革没有意义。

  同刘国恩教授一样,一直主张“购买医疗服务机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昕教授也认为,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可能把购买医疗服务的机制转化为行政上下级之间的拨款模式。

  顾昕认为,替代“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建议是“购买医疗服务”——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服务可以按人头付费,对专科医疗和大病住院医疗则应采取按病种付费方式。

  “其中,在按病种付费方式中,各地医保部门可以把管理工作外包给现有的医疗机构行业管理协会,按照总额预算支给协会一笔固定的资金,由协会对其会员单位的医疗机构支付费用。付费具体条件可以由协会专家们与医疗机构进行民主协商,当地医保、卫生行政机构可以参与指导。”顾昕认为,这样的好处是,当资金分配发生争议时,协会和医院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民主方式讨价还价,毕竟在协会与医院之间推进民主治理结构更为容易些,其效果自然与行政拨款方式截然不同。

  药企:寄望医改重医不轻药

  与医改关系密切的医药企业,对医改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政府部门在医改问题上,讨论医疗和医保等问题较多,讨论医药的太少。”似乎有“重医轻药”之嫌。

  此外有企业指出,“近年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让业界感到有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比如一说要解决药价虚高问题,政府部门就立刻推出单纯以降价为主旨的药品招标采购措施、发出一个个降价、限价的文件,结果使药厂的合理利润被挤压,不得不停止供应赔钱的药品,甚至逼得一些厂家不惜降低质量以保成本。”

  药企希望医改不能重医轻药。对于医药产业如何在医改过程中获得发展,保证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措施。

  知无不言:别让“农民工门诊”好事难为

  相关报道:南京“医改”巧做“加减法”

  背景链接:北京:4个亿支持“一老一小”医保

  上海:多家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