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西渭南:解除“流域限批” 走科学发展环保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9:2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潘英丽 2007年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解除陕西省渭南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限批的通知》,宣布解除对渭南市城建项目为期两个多月的“流域限批”,恢复城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两个月的时间也许不算太长,但对于一场由“流域限批”引发的“环保风暴”而言,无疑有太多可圈点之处。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渭南市采访时,亲身感受到渭南人在这场风暴中“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力道。 “限批”引发渭南环保大地震 渭南市地处渭河下游,同时位于三门峡库区。近些年虽然围绕煤、钼、石灰石等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但这个一直寻求工业强市之路的农业大市,只顾埋头招商引资,似乎还没意识到,环保问题给他们的发展道路埋下隐患。 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2007年7月3日,渭南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流域限批”名单,理由是渭河水质污染严重、沿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韩城龙门地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人居环境恶劣、落后产能大量存在、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等。 环保总局专业的监测结果是:今年前4个月的监测结果为劣Ⅴ类。按照水质的分类标准,Ⅴ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Ⅴ类水是丧失基本水体的生态功能。 通报下达当日,渭南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市委书记刘新文表示,哪怕牺牲一点GDP,也要坚决进行环境整治。 他看到了“流域限批”给渭南经济发展带来的创伤,要求立即开展环保专项大检查,特别对重点排污企业要逐一排查,对韩城等5个重点县区市,由渭南市派驻督察组整改。加快对沿渭县区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未经环评和“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企业,该停产的停产,该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 来自于陕西省政府的要求也很明确。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主管副省长洪峰等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渭南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环境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排查,逐一整治;对污染严重的违法企业,坚决关停并实行“挂牌督办”。特别要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要求渭河流域各县区市加强排查和整改,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与此同时,各种舆论也普遍认为,“流域限批”使陕西省和渭南市的发展形象有所损害,这不仅是渭南的大事,也是陕西省的大事。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当地“上项目”受到阻碍。今年渭南吸引的大概170亿元投资规模的项目,因“流域限批”受到影响。其中,进入报批阶段的20多个项目,因“限批”停止审批进程,其中包括三个300万吨的水泥项目。 “这是一个严厉的政策惩罚,它意味着只要环保问题一日不解决,渭南的项目建设一日就不可能解禁。”渭南市市长曹莉莉指出。 国家环保总局的态度也异常坚决:对被“限批”的地区,整改措施一天不完成,就一天不解除“限批”。而渭南的决心是力争三个月彻底解限。 渭南人也意识到,环保不仅是政府的事,还是全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事。 环保治理成中心工作 “我们首次把环保工作变成全市的中心工作,不惜一切代价,在短期内解决渭南环保的基本问题。”渭南市副市长郭勇格对记者说。 一组数据表明,为达到整改目标,两个月里,渭南市派出6个督察组,造纸、焦化、建材企业停产整顿,迅速关停3家造纸企业、14条焦化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35万吨,削减二氧化硫0.28万吨、2条化学制浆生产线,削减化学需氧量0.62万吨、23条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19.6万吨,占“十一五”淘汰总量的39.7%,削减二氧化硫0.27万吨,拆除6家涉铅企业43台烧结锅,建成8家果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等。据统计,共有15家水泥企业、1家焦化企业、6家涉铅企业等127家得到治理。 “对环境负责,让群众满意是我们这次环保治理的主要目标。”渭南市环保局局长李宏选说。 渭南市环保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整改要求和渭南市委、市政府《渭南市环境整改工作方案》,一方面对流域内所有排污口进行清理,拆除所有偷排、暗排排污口及管道,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排污口规范整治。在出入水口分别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控系统,对区域内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未批先建和“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立即责令停产,并坚决关停了一批屡查屡犯的严重违法的企业。 另一方面,渭南各环保分局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和“流域限批”政策,集中整治了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问题。为加强辖区环境的监管,各局都拿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区域和流域内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次治污行动中,渭南市拨款2000多万元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渭南西区、华阴市污水处理厂即将开工建设,大荔、潼关等4县污水处理厂将在年内开始建设。31个重点污染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启动《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韩城市域规划环评和渭南西区开发规划环评的编制工作,结合区域环境承载力,明确本区域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预计明年3月完成编审。 截至目前,渭南市已拆除54家企业的落后生产线及设施,其中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焦化项目12个,淘汰落后产能135万吨;水泥生产线23条,淘汰落后产能219.6万吨;关闭洗煤厂13家;拆除6家涉铅企业43台烧结锅,淘汰落后产能21万吨。对95家污染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实施停产整改,排查出的135个重点企业废水排污口全部得到有效整治。从环境监测数据看,7月份,渭河吊桥断面COD均值为44.4毫克/升,氨氮均值为3.816毫克/升,水质明显好转。 此外,渭南市在软件建设方面也有了新动作。把节能减排和“流域限批”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决策环保工作,依据《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职责的通知》,渭南市建立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监管机制、一票否决制、督察督办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共清理纠正14份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文件,制定出《渭南市环境整改工作方案》和《渭南市渭河流域水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完善了环境行政问责制和警示训诫制,普遍实施了环境违法有奖举报制。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一批突出的热点、难点、焦点环境问题得到处理和解决。渭南市提前完成“流域限批”的整改目标。“当这一消息传来时,渭南上下一片欢欣鼓舞,我也长出一口气,这60多个日子没有白干。”李宏选欣慰地说。 为渭南赢得长远发展 “虽然‘流域限批’使渭南投资环境一度受到影响,预计本年度GDP总量因此降低2个百分点,但我们却由此赢得了长远的发展。”郭勇格表示。 他细数了“限批”的三大好处:一是环保受得前所未有的重视,由起初一个部门的工作成为全市的中心工作,给渭南创造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机会。“限批”之后,原先只需被迫做小范围调整的产业结构,不得不进入突变的过程;二是增强了公众与企业的环保意识。部分企业更新换代意识增强,不单单盯着现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最下线求发展,而是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力争实现环保和发展的双赢;三是部分企业也认识到国家环保政策、产业政策高压线的“厉害”,从此树立了环保责任意识。 记者发现,在此次“限批”整改的背后,一场悄然进行的观念变革也在兴起。现在与渭南的官员谈起环保,他们认识到,只有环境经济两手抓才是硬道理。这种认识的转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当地迅速传开。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时,便会顺势促成制度的转变,而制度的改变又会强化这种意识,如此良性循环,才能使环保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曹莉莉表示,环境整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后续的任务更为艰巨。渭南将继续加大整改力度,从长远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入手,使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李宏选告诉记者,渭南将进一步加大渭河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抓好“两个减排”,解决好环境突出问题,强制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计划2009年完成陕西化工总厂搬迁工作以解决好城区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同时强化“谁污染谁治理”。按照这个原则,明确企业投入主体,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长效机制,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格环评审批,加强环保执法,防止污染死灰复燃。 现在,无论在渭南政府机关,企业厂矿,还是乡村街道,当人们谈起“流域限批”时,不再是当初的埋怨,更多的是对节能减排有了全新领悟,对防污治污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位渭南市市民对记者说:“我们相信阵痛是短暂的,经历‘限批’后的渭南肯定会焕发新的面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