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购物节和打折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8:00 解放日报

  从统计数据上来说,上海购物节办得很成功,首次举办就创造了22天消费零售256亿元的成绩。形形色色的展销活动、特色活动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消费者带来了新的购物体验。不过,商家使用最频繁的,还是打折减价等促销手段,甚至有消费者认为购物节就是打折节,对所谓的“节”的氛围倒并没有什么感受。

  这应该不是购物节的本意。笔者注意到,主办方曾明确提出,举办购物节是要将上海打造成“购物天堂”。而“购物天堂”,至少不会是打折市场。放眼世界,拥有“购物天堂”美誉的地区有不少,例如我国的香港。香港购物节为什么声名在外?绝对不是因为打折有大力度,而是因为香港有亚洲乃至世界上最时尚、最潮流的产品,还有完善周到的购物环境。因此,在近年来的香港购物节中,参与活动的商家打出的大多不是减价旗号,而是“贴心服务”、“互动体验”等着眼于体现购物附加值的项目。香港的经验为上海的企业提了一个醒,要营造“购物天堂”氛围,眼光应该更宽一点。

  其实,不论在购物节期间还是日常促销,都不应该过于依赖打折,否则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这几天,笔者随机走访了几个商场,发现尽管购物节结束了,但商场的打折活动仍在继续,且折扣幅度与节中类似。问及营业员购物节的活动和目前促销有什么区别,营业员也说不上来。部分消费者也表示,只要有折扣,也不觉得错过购物节有什么遗憾。而这,显然不利于用购物节来积累人气。

  频繁、长期的打折还可能引起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真实性的怀疑,使消费者形成“不打折就不消费”的逆反心理,影响产品的正常销售。在打不打折这一选择上,不少地区已经提供了有益借鉴。比如说流行于西方的“BOXING DAY”,就是固定的打折日,为每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翻译成中文应当为“礼盒日”或“礼品日”,意味圣诞节结束后商家进行大促销。类似这样固定的打折日,既能满足部分消费者淘便宜货的心理,又不会影响正价产品的销售,消费者、商家,各取所需。

  必须看到,上海购物节已经在打折之外的特色活动上做出了探索,更有百货等11个零售行业协会发出诚信兴商倡议,鼓励企业用更完善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而后者正体现了推动购物的重要内涵:用货真价实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物节结束了,但这些好的尝试完全应该继续下去。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