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兆生的转运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23:3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贺民 朱冰尧 高煜荣报道

  “最开始只想肚子吃饱,有房子住就行了,现在,我花了13万盖房子,”香山兴仁镇农民刘兆生说,“这些都是硒砂瓜带来的。”

  38岁的刘兆生,目前做的是代收压砂瓜的生意。每斤收代办费一分钱,今年,刘兆生代办收购硒砂瓜2000多吨,慕名找他代办收瓜的客商来自重庆、成都、广州、长沙、山东、北京。刘兆生也种瓜,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0来亩压砂地种瓜了,加上代收瓜的收入,刘兆生家现在每年平均能收入达25万元左右。

  记者跟着刘兆生来到他家的前厅,开门就是一张与公司老板办公桌相差无几的大书桌,桌上只有一部电话。雪白的墙壁一看就知道房子是新修不久的。

  记者问他现在忙吗?刘兆生说忙,“每天收瓜收的手上都是口子,行情好的时候门口都过不去人,就是每天完事清理门口的废瓜也得到12点以后。”

  正说着,刘兆生就接了个电话,他冲着电话里嚷:“现在哪还有人手,都忙着卖瓜呢。”

  刘兆生的家门口像是一个大型的西瓜中转站,满载西瓜的大型运载汽车往返行驶在一地地的压砂西瓜边,头戴白帽的回族汉子在瓜地磅秤前摞袋称斤,精明的婆姨把张张数过的百元大钞塞进黑色手提包,还有满处跑的小孩,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

  刘兆生家有只可爱的小狗,叫豆豆,刘兆生的媳妇看着小狗怜惜地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有两只,因为平日里来往的车辆太多,有一只被撞死了,活下来的这只就变得很灵巧,看见车都会躲得远远的。

  可是以前这里的农民生活不是这样的。当记者问起当时这里农民的生活条件时,旁边一位四川驷马桥批发市场的收瓜客商龙生元无法用确切的语言表达,一直摇头,他说当时的农民除了天亮和天黑,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好一点的人家要想看电视,还是用手摇的发电机发电才能看上一会儿,但这也是极个别的人家,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因为早婚,23岁的刘兆生已有了3个小孩,最早刘兆生一家住的是3间房,20多平米,因为这里穷,刘兆生后来还把户口迁到了比这里稍好一点的海原县。

  出去以后呢?记者问他。“都是在外面给人家干,什么都干过,但都不如种瓜,苦,还挣不到钱。”

  孩子渐渐大了的时候,刘兆生开始有了生活的压力,为了挣钱,刘兆生放过羊,跑过运输。“那时候冬天就放羊,夏天就跑运输,哪里有活就去哪。”后来跟着爹爹和姐夫做过羊的生意,买了100多只羊,但最后都以每只赔掉80元左右的价格卖掉了。

  问到刘兆生那时候的生活,他摇摇头,只用了简单的3个字,“苦,没钱。”

  “后来我就回来了。”1998年从外面回来的刘兆生,看到有人种植压砂瓜,于是也开始边放羊边少量压砂了,慢慢地他发现,放羊的收入不如种瓜。并且,羊需要天天养,而瓜根据周期只需要几个月。

  于是2000年,他开始大规模地压砂,到2002年的时候,刘兆生种植压砂瓜的收入就达到了3万,2003年就挣到4万多,2005年更高,达到了10万左右。从2004年开始,刘兆生开始只压砂种瓜。

  “不想再折腾了,就想踏踏实实地种瓜。”刘兆生告诉记者,以前穷的时候,这里生活交通都不方便,门口连路都没有,因为种瓜,2002开始,路就修好了,村里也开始普遍种瓜挣钱了。

  现在的刘兆生,一家五口住在20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客房足足有20多间,收瓜的时节,空出来的房子就会让给来香山收瓜的客商住。“常常是一拨接着一拨地来,我都没时间打扫屋子,都是他们自己打扫。”

  而据记者了解,刘兆生家门口的路是他修的,收瓜的大秤也是他购置的,记者问他,怎么想到要做这些事情,刘兆生憨厚的一笑,不以为然地说,“大家都可以用嘛,种瓜卖瓜挣了钱,回报一点也是应该的。”

  记者走的时候,刘兆生又去招呼来自合肥的收瓜商去了,现在已经是收瓜的最后时节了,忙过了这一段,刘兆生应该可以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了。(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朱冰尧摄)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