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为什么要承接全球流动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09:02 保监会网站
央行不愿再当替罪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16号表示,单靠央行在市场上进行对冲和掌握汇率变化节奏,无法解决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这被解读为央行认为既有的调控效力不大,因此紧缩政策还将如疾风暴雨;更深入的解读则是,央行不愿意为了结构性问题而充当替罪羊的角色。因此,吴晓灵开出的药方是培元固本,如加大企业利用资源的成本,落实治理污染的措施、加大企业污染的成本,提高劳动力工资,强制实行社会保障,提高消费能力和减少企业储蓄。此外,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而这些,都不在央行的职责范围,苛求货币政策的实质是,掩盖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改革的迟滞。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不是全部。央行为了维持与美元的利差,不愿大幅加息,如今在CPI的压力下坚决加息。于是在错误的时刻即便做了正确的事,也将发生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后果,那就是,中国成为全球流动性洼地。美国国内虽然很多人反对美元降息,认为政府不该为投机者埋单,但美国经济与就业数据的疲软使得美元降息无可避免。卸职之后放言无忌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描绘了美国经济的可怕前景。日本因此维持利率不动,日元套利资金将继续四处漫溢。如果中国央行在此轮经济发轫之初就坚决升息,杜绝负利率现象,中国经济就不会在貌似无症状的低烧状态中失衡到目前左右为难的地步。面临困境,央行只能无为而治,公共财政才应当担任主角,以往对于社保等方面的欠债全部应该一一奉还,对于人均GDP只及日本十分之一左右的中国来说,流动性不过是经济失衡制造出来的假象,只要政府还利于民,开辟足够多的融资渠道满足企业所需,恐怕就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或者维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却一再加息实行严厉的紧缩政策,这让国外投资者乐不可支。如果说在东亚金融危机时,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为了承担大国的责任,同时也是因为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并不紧密、受影响不大,那么,现在实行紧缩政策为国外投资资金接盘又是因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缓解内部流动性?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还在发表“要改变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的言论,虽然这番言论主要是针对国内“走出去”的企业,虽然中国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大方向没有错,但这也无疑是在向国际资金宣告,他们可以大大方方地进村,而后大摇大摆地出门。事实也正是如此,证据表明外资在横扫中国资产。自2007年7月开始,中国的外汇占款突进至3762。77亿元,而3000亿元人民币的外资在一线城市收购房地产的消息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并非空穴来风。世邦魏理仕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仅2007年首季,外资收购上海物业总成交金额达38亿元,超过去年上半年的总额。在过去的两年,外资在上海用于收购整栋物业的资金均超过了香港地区;上海新天地的高档楼盘——翠湖天地御苑70%以上为境外人士所购,沙特王子阿尔瓦德花了5800万美金收购了位于昆山的商贸饭店,而利用境外资本建立面向中国的房地产基金也正方兴未艾。更不必说与中国金融、能源、房地产等蓝筹上市公司携手的外资。这足以表明,我们对外资的控制是严厉的,但同时也是无力的。一个好的政策应该择机而出,中国没有必要再次让人民币为金融风波埋单,而应采取“外紧内松”的方式,使人民币流动性在内部市场化改革与社保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得到化解。[][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