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黄淮海平原的土质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15:31 中国产经新闻

  记“中国硅肥之父”蔡德龙

  本报记者 单一良

  通讯员 胡剑文报道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对于黄淮海平原的土壤,蔡德龙是再熟悉不过了。据说,当地公安部门为了破案,带了犯罪分子鞋底的泥土到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鉴定,蔡德龙通过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出泥土的成分,很快判断出犯罪分子去过哪里。熟悉的人说,蔡德龙这个“本领”是“跑”出来的。

  黄淮海平原现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30多年前,该地区属中低产地区。蔡德龙早在1970年就在黄淮海平原进行土壤改良研究。1980年,他主持“河南省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地理分布及农业上的应用研究”项目,和几名同事在实验室、乡村田野两头跑,进行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实践出真知,根据黄淮海平原土壤缺乏锌﹑锰﹑铁﹑钼多种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和作物需肥特点,蔡德龙研制了多元微肥,出版了《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技术》专著。后来,多元微肥在全国几十家工厂大量生产,开创了我国微量元素肥料叶面喷洒产业化先河。蔡德龙受到山东﹑山西﹑浙江等省政府、部门邀请作学术报告,该项目获得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七五”国家重点推广科技项目。

  “如果说杂交水稻的推广掀起我国的第一次绿色革命,那么,硅肥的推广必将掀起我国水稻甚至所有农作物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国家科技部一位领导实地考察了河南信阳地区施用硅肥的水稻后说的。硅,对农作物增产有着神奇的效果。土壤少了硅肥,植物会怎么样呢?黄瓜会一头粗一头细,花生会一头大一头小,红薯会疤疤瘌瘌不光滑,水稻穗尖多瘪粒。1987年,蔡德龙到日本

留学时开始接触到硅肥。回国后,结合我国土壤、作物等实际情况,他带领课题组开展了《硅营养及硅肥的研制与应用》课题研究。几年间,他们冒酷暑、顶严寒,跑遍了整个黄淮海地区,提取了400个样品,测出了近千个有效数据。结果出来:土壤酸碱度的确比较高,但有效硅含量比较低,甚至比南方一些地区还要低。这个结果,令蔡德龙本人也感到怀疑。于是,他对黄河、淮河河南段的水样继续取样分析,结果发现有效硅的含量在百万分之十以下,比世界上已经广泛使用硅肥的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国河流中有效硅的含量还要低。与此同时,他对黄河上游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进行取样分析,发现有效硅的含量竟高达百万分之三百多。蔡德龙又对黄河上中下游土壤逐段取样分析,发现越往下游,有效硅的含量越低。他这才意识到,黄河奔腾咆哮几千公里,如此长距离的“搬运”,使有效硅越来越多地溶解到水里,致使流域中下游土壤有效硅含量越来越低。

  在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封丘县,蔡德龙选择两位农民技术员的责任田作为施用硅肥试验,一户种花生,一户种水稻。结果花生平均增产20%,最高增产25%;水稻平均增产29%,最高增产41.7%。按照一般的硅肥理论,土壤中有效硅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一百二十,再施用硅肥,就不会对作物增产产生什么作用。但是,在封丘,蔡德龙发现硅肥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一百二十的土地仍然增产。此后,他在黄淮海地区其他地方试验又发现,一直到百万分之二百五十,再施用硅肥,作物才停止继续增产。因此,他把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百万分之二百五十(即250PPM)暂定为黄淮海平原土壤作物需硅的临界值。他还大胆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土壤类型不同,临界值也不同。这个观点,被此后的一系列试验所证明,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蔡氏理论”。

  由于硅肥对农作物增产的巨大效力,前来要求合作建厂、转让技术的单位络绎不绝。至今,国内已建成40多家硅肥生产企业,硅肥施用面积达到上亿亩。农耕时节,河南、山东等地的硅肥销售点经常出现排长队购买硅肥的场面。后来,该项目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国家科技部“九五”国家重点推广科技项目。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蔡德龙的研究成果,并称他为“中国硅肥之父”。Z1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