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活期利率该不该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09:47 中国经济时报

  ■本周视点■张东臣

  9月15日,在8月份CPI创出6.5%的新高、PPI出现反弹的背景下,央行再次宣布加息:各档定期存款和贷款利率均上调了27个基点,只有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仍处于0.81%的较低水平。纵观近3年内的9次加息,其中贷款利率共计加了9次,定期存款利率加了6次,而活期利率则只在今年7月20日加了一次,仅上调了9个基点。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存款“活期化”趋势日益明显。央行报告显示,上半年银行新增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6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37.6%,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各上市银行的中报也显示,目前活期存款占比均已接近或超过一半。如工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达52%;中国银行达45.26%;浦发银行达47%;招商银行零售和公司客户存款中活期占比分别达到了54.51%、58.18%;北京银行披露的2006年底活期占比则已超过了60%。

  央行曾表示,此次加息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然而,在笔者看来,如果在储蓄中占“半壁江山”的活期存款利率不加,上述目标可能会大打折扣。

  首先,由于加息未涉及活期存款,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均扩大,信贷风险成本下降,“连续加息”的紧缩措施反而一再被银行业视为“利好”。而且,贷存比、活期存款占比越高的银行受益越大。对

商业银行来说,只要手中掌握大量的廉价资金,其放贷冲动就难以遏制,信贷调控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一方面银行存款呈“活期化”趋势,另一方面贷款却呈“长期化”趋势。央行报告显示,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8%,同比上升7.9%。例如,工商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约为82%,而2006年该比例仅为38%。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错配程度严重,这还可能形成新的金融隐患。

  其次,活期存款利率不加也不利于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应该看到,在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居民

理财意识觉醒,通过投资分享经济增长的愿望十分强烈。流动性过剩和“储蓄搬家”是长期趋势,短期内不可逆转,也没有必要去逆转。然而,通货膨胀却可能只是一个相对短期的因素。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对通涨的预期和对加息的单边预期进一步激发了储户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在储户对定期存款利率并不敏感的情况下,压低活期利率、提高定期及中长期利率的调控效果可能并不会理想,也不会缓解存款“活期化”的趋势。

  除非“负利率”的状况能迅速改变并提高到储户能接受的水平,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且不说1990年代利率达到两位数的局面已不会再现,即便是目前7.83%的

房贷利率也已经让买房人感到吃紧。可以说,长期利率提高的空间有限,这从本周一15年期特别国债的中标利率为4.68%可见一斑。

  目前,适当调整活期利率可能对银行和储户的影响会更直接,紧缩的“信号”和“杠杆”作用也会更明显。在“储蓄搬家”时代,在市场普遍缺乏现金管理手段的环境下,活期存款已然成为货币流动的缓冲地带,充当着资金的“蓄水池”。灵活地调节其“阀门”,对“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等短期调控目标来说,也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也不能因活期存款占比高就压低活期利率。在“存款利率管住上限”、国内金融业竞争不充分的背景下,这无异于将存款人的利益直接输送给银行。银行不仅坐享了高额利差带来的收入,而且“储蓄搬家”带来的各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快速增长。如果货币政策再进一步向其倾斜,那么银行业几乎是“躺”在那里挣大钱,指望其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管理,显然不太现实。

  相比之下,储户却进一步被推向了被动地位。一方面,目前1万元活期存款的税后利息收入只有76.95元,1年期定期存款的税后利息收入(367.65元)是活期的近五倍,但是由于定期存款流动性较差,如果提前支取,将按活期利率支付利息;另一方面,随着投资、消费支出的增加,普通居民又不得不保持更多的流动性。要么存活期,要么进入股市、楼市、炒金等高风险市场。在当前国内资产价格严重膨胀的背景下,过低的活期利率可能会把更多缺乏金融投资经验的民众推向“赌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