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菏泽标杆:“内启+外扶”模式破除“围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13:31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左振乾

  通讯员 陈新振 凌飞 山东报道

  这里是鲁西南经济“多米诺”牌局中的第一张骨牌。

  3年来,省委的领导班子一直在掂量着手中这块骨牌的分量:880多万人口,12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蕴含巨大的经济潜力;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是山东省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沟通东西、引南联北的商品集散地,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显然,推倒这一张牌必然会带来“标本效应”——“突破菏泽”战略是“菏泽舞剑,意在全省”。但是,要想推倒鲁西南贫困经济“多米诺”骨牌,菏泽这只羸弱的翅膀还略显单薄与沉重。谁都知道,古称曹州的菏泽,属于鲁西南欠发达地区,底子薄、基础差,自身发展尚处“围城”之态,如何能够成为启动经济腾飞的首善之区呢?

  不做“卒子”要当“车”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有形象比喻:“山东是一艘高速行驶的航船,如果东部船头高昂,西部船尾吃水很深,那么,航行速度想快也快不了。”

  在山东版图上,确实从东往西呈现出明显的发达-欠发达的“经济色块”。而位于西部的菏泽,则是“欠发达中的欠发达”。“欠发达”的帽子有多重?菏泽的干部自嘲:“到省里开会,我们都是自觉在后排找座位,往前坐,底气不足啊!”

  当时的情况是,这个坐拥880万人口的鲁西南大市,近10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仅增长6.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列全省末位,人均收入比全省平均低1/3,所属8个县综合经济指标都排在全省后10名。

  山东的决策者愈来愈认识到,没有菏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突破性发展,全省经济互联互动的生动局面根本不可能实现。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言:在全省一盘棋上,菏泽并不是“卒子”。

  不做“卒子”要当“车”。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制定了专门针对加快菏泽发展的政策。政策规定:从2004年起5年内,对菏泽市

出口退税基数部分地方负担的1/4,由省财政承担1/3;将菏泽市境内损坏严重的国省干线老油路,逐步纳入计划改造;省涉农扶持资金、专项补助资金、省基本建设基金的安排和争取国家补助的资金重点向菏泽倾斜。同时,为吸引人才,对2004年起5年内,到菏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留学
回国人员和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学历的人员,其工资从工作之日起5年内由省财政按国定标准全额负担等。

  显然,“超常”政策让菏泽已然在全省人的心目中成了突破发展瓶颈棋局中的“车马炮”。

  “内启+外扶”模式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菏泽人走出了“内启+外扶”的突破路线图。

  菏泽人冷静地把突破基点定位在启动内力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菏泽经济的最大顽症。2004年,菏泽三大产业的比例是44∶31∶25,一产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二产低于全省19个百分点。为此,菏泽人围绕建设粮棉油和农副产品、

能源和化工、区域性商贸物流“三大基地”,下大力培植能源、化工、林产品、食品、纺织、机械等“六大支柱产业”,扶持60户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同时,在突破菏泽战略启动后,近万名干部脱离机关,创办民营企业,挺进经济主战场。在市场的牵引下,加紧“疏散”的还有拥挤在土地上的百万富余劳动力,而二三产业又吸纳一批、劳务输出送走一批、向城镇转移一批,到2007年,菏泽将再减少80万农民,为菏泽“沉重的翅膀”减了负。

  但是作为后发地区的菏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要外力扶一把。“突破菏泽”战略实施后,省里确定由东部8个强市、省直8个部门和9个大企业集团对口帮扶菏泽8个县。但惟独没有牡丹区,缺少强力帮扶的牡丹区将何去何从?牡丹区委书记尹玉明告诉记者,“帮扶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没人帮扶,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实现率先突破!”牡丹区确立了“立足自力更生,倾力招商引资,铁腕考核奖惩,务求率先突破”的战略方针,决心借助“突破菏泽”的强劲东风,激活内部发展活力,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率先突破。

  借助外力,启动内力,菏泽大地正上演着一幕幕“突破”活剧。在定陶,老旧的县城东侧矗立起了崭新的烟台工业园,24家企业入驻,到位资金13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利税超过5亿元。在郓城,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棉纺织、木材加工等产业板块聚集了3万家中小企业和加工户,去年完成增加值25.7亿元、利税11.7亿元,拉动全县财政收入增长43.3%,达到2.7亿元。在牡丹区工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不足四年的时间,步长制药、睿鹰制药、健民制药、华信制药等20多家医药加工类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医药谷”。

  “省委、省政府提出东输西接、帮扶菏泽的号召不仅仅是对菏泽经济的拉动,而且也是给我们东部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期。”落户菏泽的山东艺达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华深有感触地说。

  市场支点撬动

  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永久会址——中国林展馆,展示着菏泽的风姿。这座4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建筑,菏泽财政没有“埋单”,完全是由北京的一家公司独资兴建。如此漂亮的市场化运作手笔,不过是菏泽用市场支点撬动发展的一个“微缩景观”。

  而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牡丹区3年完成招商引资8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建成和在建过千万元项目320个,均比新中国成立50年的总和还要多。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30%和18%以上。2004年全市经济实绩综合考评第一名,2005年全市经济实绩综合考评第一名,2006年上半年、下半年两次全市经济实绩综合考评第一名。

  不仅如此,“内启+外扶”模式和市场支点撬动让菏泽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3年前,山东菏泽人均GDP为3337元,为全省1/4,规模以上企业仅有311家;3年后的今天,菏泽人均GDP达5140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018家。目前,菏泽工业总量首此摆脱了在山东省长期垫底的窘境,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53.7%。显然,“突破菏泽”让菏泽经济开始发力。

  同时,“突破菏泽”的辐射效应也逐渐显现。有关专家认为,突破菏泽,山东在周边省份的竞争力将获得有力的提升。菏泽毗邻江苏、河南、安徽三省,在区域100公里范围的地级市中位置独特。如果发展得好,就能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拓展自己的腹地,组织自己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突破菏泽”的消息刚一传出,山东西部一个市委书记的第一反应便是:“我们要留心菏泽了。”而另一位则说得更直接:“如果菏泽实现了突破,西部其他地市还有什么话说?‘鞭子’一响,大家就铆足劲儿,比着往前奔吧!”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