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平板电视成国内彩电业盈利主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14:10 中国产经新闻

  半年财报显现盈利面扩大,“战略性亏损”时期结束——

  本报记者杨娜报道

  上半年财报让一直身陷“亏损论”的国内彩电企业长舒一口气。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海信电器2006年年报和2007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中,净利润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2007年上半年彩电毛利率比去年同期增长1.93个百分点,达到19.34%;2006年四川长虹彩电业务毛利率比2005年增长13.7%;就连近几年持续亏损的TCL,2007年上半年彩电业务毛利率同比也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已经公布2007年上半年财报的几家彩电企业电视机业务毛利率水平更是达到18.9%。

  “正是平板彩电产业的崛起带给了海信他们这样的中国彩电品牌脱胎换骨的机会。一些曾经在平板电视发展之初有所亏损的中国彩电企业也在自身的努力及整个消费市场环境的氛围带动下扭亏,通过平板电视销售的逐渐顺畅,在平板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对此分析认为。

  “战略性亏损”结束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从CRT彩电向平板产业全面转型过程来看,中国彩电“亏损说”始终笼罩着整个中国平板电视制造企业,致使业界对中国平板彩电产业的前景堪忧。

  事实上,很明显平板电视业务是未来中国彩电企业的必然转型发展趋势,消费市场需求攀升迅速,2007年将超过780万台,销售额预计突破600亿元,全面超过CRT销售额。

  平板电视是资金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在研发产品和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产品和资金支持,这也导致企业可能出现暂时亏损的表象。个别彩电企业在平板时代快速到来之际,CRT产业迅速萎缩之时,出现了前期投入不足、产品竞争力偏弱,导致出现转型期的“阵痛”。

  “把彩电业上半年盈利不佳归结于平板电视的价格战是对彩电行业的完全不了解;而通过主观臆断测算出上市公司CRT盈利、平板业务亏损的说法,更是对中国彩电企业的严重不负责任。”陆刃波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最早转型的海信,最先提出了战略转型并积极投身研发,也是最先受益的。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持续第一,平板电视销售额也超过CRT电视。从上市公司海信电器的业绩报表来看,从2005年,海信电器在年报、季报中相继5次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这在CRT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外,虽然厦华2007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厦华仍然未摆脱亏损的境况,但由于向平板电视业务方向的调整主线不变,整体势头看好,预计全年亏损情况较2006年会有较大幅度缓解。2007年上半年,长虹、TCL、康佳的半年报中也都体现出平板电视业务市场的增长趋势。

  平板成盈利主体

  总体来看,平板电视产品本身的盈利能力要比CRT彩电给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运营空间和企业活力和新的利润来源。“高额的平板电视销售利润给了企业以更加充分的市场培育资源,拉动了主流消费群体的关注,形成了供销互促的良性循环形势。”陆刃波说。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05-2007年一级城市市场中打算购买彩电产品的消费者家庭中,平板电视的预期购买率由53.4%增至82.5%,CRT电视的预期购买率从43.6%下降到了11.3%,下降3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平板电视已成为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电视的首选,传统CRT彩电将逐渐淡出城市消费者视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板电视销售额已远远超过CRT。

  2002年,中国市场CRT彩电占据市场绝对主流,主要彩电企业电视机经营毛利率平均为14.7%。2006年,城市市场平板电视销售额超过CRT,主要彩电企业电视机经营毛利率平均为16.8%,比CRT时代电视机产品毛利率增加2.1个百分点,如果这2.1个百分点的毛利率能完全转化为净利润的话,相当于一家普通的彩电企业净利润水平增长近一倍。

  “在平板电视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持续的技术支撑成为彩电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未来平板电视市场竞争,不断在平板核心技术领域寻求突破,才是提升中国彩电品牌盈利能力的根本所在。”陆刃波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