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内蒙古加强湿地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巧平

  出台湿地管护条例

  记者近日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内蒙古首部关于规范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的地方性法规,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条例》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对湿地的种类进行划分,明确调整范围;二是确定了林业部门组织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三是对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制作了具体规定,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用于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四是重点对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立,湿地环境和湿地生态功能的保护、监测,利用湿地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价,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规定;五是规定了对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其中,《条例》规定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上,因保护湿地使湿地资源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对其生产生活做出妥善安排,从经济上和政策上给予扶持。

  截至目前,记者了解到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已经启动了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并且运行情况良好。该项目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在额尔古纳河上、中、下游分别选择鸟类迁徙考察点开展社会调查,并且对鸟类考察和社会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专家指出,加强这一区域的生态考察和保护,对于维护中、俄两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还得到了英国动植物保护基金会的资助,主要由一些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实施。

  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遇水灾,加上太湖湖水蓝藻泛滥、部分地区饮用水危机、持续干旱……这些“水”字头的自然生态灾害频频亮出红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关于水的灾害越来越多、越来越怪、越来越难以控制?人类有没有办法治标治本?一些严肃认真的科学家们开出了方子,其中一味就是“加强保护湿地资源”。

  专家指出,保护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必然有利于改变局地气候,更有利于避免水灾害和缓解水危害。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为鱼类、众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对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环境和生物科学家向人们强调,湿地生物的吸收分解是最基本、成本最低的水净化过程,地球上污水的自然过滤最后要靠湿地完成。

  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湿地现状却让人深深担忧。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工农业活动、水利建设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据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在1971年伊朗签署的全球性政府间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已经有三十几年了,但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是相当有限的。

  以记者非常熟悉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白音查干地区为例,十年前这里曾有着大大小小的“海子”(草原湖)几十个,围绕着海子分布的是典型的湿地区域;各种水鸟寻食栖息,甚至可以见到天鹅;地域气候温润,地下水充足;该地区群众打很浅的井就能出水,水质清澈甘甜。十年来由于人们的地盘扩张,企业增多,地方政府机构财政有限疏于保护,海子就剩下有数的几个,水鸟不见了,空气变得干燥,人们打深井有时也不见水,水质变坏,人们只能喝自来水了。

  因此,有专家呼吁: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