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江北区演绎“海绵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访重庆市江北区副书记、区长陶长海

  ■重庆直辖十年之“一小时经济圈”系列访谈■本报记者王彧童辰怀忠

  重庆市江北区在该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县中处于核心位置。江北区沿着嘉陵江和长江呈狭长分布,103公里的江岸线是其最大的区位特点。该区的核心地段与渝中区的朝天门隔江相望,两江会合处的江北嘴是重庆CBD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提出,使江北区的位置更加受到关注,也给江北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江北人提出,“在长江流域,下有‘陆家嘴’,上有‘江北嘴’”,意在把江北嘴打造成长江上游的明珠,媲美上海浦东的陆家嘴。近日记者就江北区的发展采访了重庆市江北区区长陶长海。

  城市形态扩大才能形成影响力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重庆市直辖10年,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经济格局,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您怎么看这一步“棋”?

  陶长海:过去都说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但是这大城市究竟有多大,放在全国来比,其实不大。像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城区的概念起码在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之内。而重庆市城区其实连半个小时车程还不到。过去重庆的提法是“半小时主城”、“8小时重庆”,而且在半小时车程里还有很多郊区的经济形态,严格来说这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形态。这样一个城市形态对整个重庆市经济的发展,以及重庆在西南、在全国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是很弱的。

  所以重庆提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如果这个圈里的区县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都真正建成了城市形态或者以城市形态、城市经济为主,那么对于重庆来说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改写重庆市的经济历史,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是一个推动力。

  中国经济时报:“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很有深意,对江北区来说,在“一小时经济圈”中如何定位?如何有所作为?

  陶长海:这正是我们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江北区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有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所以,江北要实现新跨越、追求新目标、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的基本目标或者叫总体目标,就是要在“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中,真正起到领头、领跑的作用。这个“领跑”的含义不仅是在经济指标上,而且还体现在经济质量上,还有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上。

  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建设“创意、实力、宜居、和谐”的江北,这八个字说起来不是很新鲜,但对我们来说,是有深刻含义的。

  一个地区要有文化内涵,要注重软实力的打造,这就是创意的含义。当然我们还要发展创意经济。实力,就是我们要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宜居,主要是从我们地区的城市形态、城市感召力和吸引力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可以看看我们的地图,江北区就像嘉陵江和长江岸边的一条彩带,城市的宜居性就突显出来。所以,我们提出宜居江北。

  依自然禀赋布局产业

  中国经济时报:重庆市的许多区县都在借机加快发展,江北区的产业如何布局?如何与其他区形成错位之势?

  陶长海:江北区的产业定位:一是现代制造业基地;二是现代服务业高地。

  江北区的特点是空间比较小,我们只能搞锦上添花的事。我不能去跟人家拼地盘大,只能去拼集约化发展、拼节约用地、拼单位产出量,在有限的土地上,尽量做大、做好、做优、做精、做出特色。我们不简单地去跟人家比,我们要真正从自己的资源禀赋、地区优势、地区特点来规划我们的产业发展。

  具体来说,现代制造业就是发展工业,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再造一个江北工业”。现在我们规模以上工业有200亿元的产值,三年要翻一番,五年达到500个亿。工业发展主要是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即以长安汽车为龙头的

汽车产业集群、以海尔集团为主体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以东风船舶为主体的船舶产业集群、以中集为主体的物流装备产业集群和以长客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中国经济时报:新型工业化也是重庆必须要走的路,新型工业化在江北是如何体现的?

  陶长海:新型工业化有两条非常重要的底线,一是不能有污染的项目,不能破坏环境;二是布局要符合规划,原则上企业要进园区集中发展。我们有三个工业园区平台:港城工业园区、东部新城(鱼嘴组团)、复盛产业园区。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服务业应该是服务于现代工业的。

  陶长海:现代服务业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这包括三个中心:观音桥商贸中心、江北嘴中央商务中心、寸滩现代物流中心。

  江北嘴中央商务中心也就是重庆的CBD,是一个商务、商贸、金融中心的概念,它在两江汇合处,与解放碑隔江相望。此地有文化积淀,重庆最早的城市发端之地就是江北嘴。有文化的沉淀,又有现代城市的理念,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框架和雏形一定会形成。当然,建成一个成熟的中央商务区得需要花十多年的时间。这个中央商务区的形成,不光是在重庆的概念,应该是长江流域城市的一个亮点。

  增大江北这块“海绵”的吸附力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各区县都在谋划产业发展,吸引资金上项目,政府规划的约束力有多大,如何用市场的手段来促进要素的流动?

  陶长海:应该说两者都在发挥作用。

  比如说江北嘴搞中央商务区,在全市找不到第二个像江北嘴这样有优势的地块;寸滩物流中心,也只有江北区具备这个条件。应该说,江北区的产业规划是充分考虑了自己的比较优势的。

  中国经济时报:解放碑也属于中央商务区。

  陶长海:解放碑是历史形成的,没有空间新建了。

  中国经济时报:不过,它也吸引着资金流、人流、信息流,而且效益是不错的。

  陶长海:但是解放碑存在先天不足。空间不足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我们江北嘴CBD的建设,使他们有危机感。因为我们这里的优势会吸引资金流和人流过来。

  中国经济时报: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陶长海:流动是必然的,而我们正是第一口岸,并且现在已经产生群体效应。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海绵理论。如果把生产要素比喻为水的话,那么,一个地区的经济体就是一块海绵。那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流过来,如果你没有海绵,它就流走了。有海绵,它就吸进去了。所以,这个海绵吸附能力要强,我们江北就要提高海绵的吸附能力,聚集能力。

  我们现在有一个追求,就是要提高江北的美誉度,都说你好,你真的好,要素自然就向你集中了。那我就要让我的基础设施一流,发展环境一流。

  今年上半年,工商部门新增注册企业翻了一番;注册资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大增加。这说明江北区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大家都觉得江北好,就到江北去。

  中国经济时报:一个地区要成为您所说的那块海绵,最关键的是什么?

  陶长海:最关键的有两个:一个是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条件要好;另一个是软环境。我们经常讲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就是指的这些。

  这两条很重要。当然,一个地区的土地成熟程度、文化品位、城市形象等等也是很重要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