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7.09.01--2007.09.0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8:42 保监会网站

  1.证监会完成综合治理--证券银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2007.09.01)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8月31日指出,在国务院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下,证券监管系统完成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按期实现了既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三年中共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其中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19家公司被责令关闭,7家公司被撤销,4家公司被撤销业务许可,14家公司和9家营业部被暂停业务,104家正常经营的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标。相关: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是,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公司中的不同金融行业各自保持财务独立性,但可共享集团内部包括客户资源的一切资源,可以有效防止内部风险的积聚。[点评]:银行与证券公司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市场中的中坚力量。实质功能上的趋同使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时间期限的不同特点又使他们具有互补性。长期以来,银行由于风险较低和贷款信息保密性较好,在金融市场中一直是最主要的力量。但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这种优势不再明显。在证监会大力推进第三方存管业务后,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关系逐渐出现了由竞争向合作、由独立发展模式向关系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趋势。国际知名的花旗集团、巴克莱银行集团和德意志银行集团等作为金融控股的成功案例,其经验被国际上的金融机构争相效仿。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创新制度,势必成为未来各国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国内众多银行也逐步认可其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券商完成整顿的有利时机,关注业绩优良且风控较好的证券公司,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长期与短期资金在投放上的互补,在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平衡内外部风险。同时,通过重组或并购的形式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将风险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在客户资源等重要信息上的共享,是可以尝试的发展方式之一。2.一周内多次出手--经济格局或再升级首发百亿特别国债(2007.09.04)9月4日,央行在每周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发行了33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价格为96.79元,对应利率为3.3165%,同时还以特别国债为抵押,进行了100亿元的182天正回购操作,招标利率为3.2%。相关: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点评]:时隔一周,央行就将刚刚“到手”的特别国债进行了实际运用。或许是由于对这一工具真正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并不确定,这一次所发行的特债,数量不大,期限也不长,只能算是“牛刀小试”,并不能算是给今后的发行定下了规模。以正回购的方式发行特债,是这次操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与每周惯例性的发行央行票据相比,正回购的方式要温和的多,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也极为有限。不仅可以减少央行的运作成本,同时对资金的锁定能力也更强。如果效果能够有所显现,估计今后央行会在数量期限及发售渠道上均采取循序渐进的手法,有条理,有步骤地回收流动性。其实,在特别国债的发行问题上,市场也不必过分紧张,它只是调整流动性的货币工具,只有在整体局势需要时才会被运用。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对当前宏观局势的判断。经过计算,9、10月份到期的央行票据约有8000亿左右,而CPI的走势也不见示弱,预计还将创出新高。在整体宏观趋势造成的压力下,未来央行还将在特别国债上大做文章。不仅数量和期限将有所放大,途径和力度也将有所改变。双倍调控期待双重效果(2007.09.06)中国人民银行6日宣布,央行决定从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7日向部分金融机构发行总量超过1500亿元的定向票据。期限为3年,利率为3.71%。[点评]:虽然有点突然,但回想央行之前频出“组合拳”的方式,这一次的“双拳”齐发也就不足为奇了。此举旨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央行还是保持一贯谨慎稳妥的论调。不过,此消息一出,已有不少观点认为,近期将很有可能再次出台加息政策。因为今年内的几次定向票据发行,都是加息前奏。而且观察多年来发行定向票据与调息的时间,都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因此,再次引发加息预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客观地分析,如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再次动用利率工具,就好像为高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踩下急刹车,再加上其它调控手段的共同作用,中国的经济是否能够承受得起?毕竟,距离今年第一次加息已经有半年之久了,早就过了政策效果的滞后期,而我们也并未发现那一次,甚至后几次的利率调控产生了多么明显的紧缩作用。反倒是贷款增速不减、顺差继续攀高、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的势头越来越猛。中国实际负利率的现状是需要调整,但它对贷款、CPI的高企所起到的抑制作用还需要斟酌。加息的可能是存在的,但不是必然的。由于下两周是发布宏观金融数据的敏感时期,我们认为,关键数据有可能再次创出新高,过热形势将进一步明朗。联系这一次的突然调控,不排除央行或许已提早获悉具体数据,并提前采取措施先发制人的可能。3.《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2007.09.04)9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国未来15年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策和目标。根据《规划》,我国将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步伐,到2020年建成水电装机总容量3亿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积极鼓励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应用,到2020年建成太阳能热水器面积3亿平方米。继续推广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推广应用,到2020年,实现沼气年利用44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5000万吨。积极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到2020年形成年替代1000万吨石油的能力。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在2010年达到10%;再经过十年,到2020年要达到15%左右。政府将采取强制性市场份额、优惠电价和费用分摊、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建立产业服务体等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点评]:这一规划与“十一五”颁布的能源发展规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侧重。后者主要是五年内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整体规划,而前者则重点强调10-15年之后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利用问题和发展目标。此规划的单独提出说明了可再生能源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其实,将国家的战略部署一步一步细化到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紧密的核心问题,还是能源价格问题。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即电价是否应该市场化。理论上讲,实现电价市场化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最好方法,但风电、生物质和太阳能等发电方式,成本都要比国内目前的煤发电高的多。完全放开由市场决定电价,只会造成电价的疯涨,抑或是煤电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政府限价的做法也会削弱民营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的积极性。国际上的能源大国,其成长过程无一不是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在目前还不能让市场决定电价的大背景下,作为政府,不仅应该在政策上提供保证,更应该在资金支持上做出表率。先扶植一些有经验有潜力的企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使他们摆脱亏损,提高他们学习以及创新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大批此类企业的投资热情,大规模投入生产,有效降低成本,逐步实现市场化。政府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控制者。同时,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不仅要享有金子般的荣誉,更要让百姓有看得到用得到的实惠,让国家人民的生活享有“金”品质。执笔:刘晓翀[][4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