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这是个人人都想当“快男”的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6: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财富要翻倍,需要多少年?按年收益5%来算,加上复利,大约需要14年。但去年开始的大牛市,让人在一年内,就走完了14年要走的路。

  赚钱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这种对财富的焦虑与渴求,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非典型特征。你我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快男”。“快男”,显然已不是特指那群会唱歌的阳光帅哥。

  黄强:不甘心就这么掉队

  黄强小档案:30岁,在双楠做汽配生意,个人年收入10万元。

  “我不知道现在开始关注是否来得及,但是看见别人赚钱很快、很轻松,非常羡慕,我也不甘心就这么掉队。”黄强有些腼腆,但说话比较直接。

  黄强是地道的成都人,认识他,是因为他今年已连续参加了好几场由本报组织的金牌

理财师沙龙。每次参加沙龙,他都会很认真地听别人讲,偶尔也会发言。

  2003年,黄强在双楠租了一间铺面,开始做汽配生意。他爱看报,每天都会花钱买几份报纸,最关心的是“哪个明星又闹绯闻了,哪个大盗又落网了……”黄强说,自己以前对财经、证券类信息一点兴趣都没有,几乎都是看都不看扔在一边。每天早上9点钟,他就会把铺子打开,晚上8点以后才回家,“做生意,靠的是勤奋和信誉。”可是,2006年以来,心里就有些发慌了。

  黄强说,心里发慌,不单单是担心银行存款在日渐缩水,更多的是看见身边不少朋友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投资,“炒股的、炒房的、买基金的。”看见别人赚钱,黄强很羡慕,但又苦于没有太多专业知识,不敢下手,“心里有点虚”。

  也就是从那时起,黄强看报的重点变了:从昔日首选的娱乐新闻,变成了首选财经、证券新闻,“包括前段时间商报报道的基金经理跳槽,炒黄金、港股投资等信息,我都非常感兴趣,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两个月前,黄强终于出手了:做了自己的第一笔投资,买了5万元的基金。

  “没赔过钱的人永远不懂得基金!”

  沈建:“快男”不是那么好当的

  沈建小档案:曾经在银行工作,两年前辞职下海和朋友开了间专门帮人贷款的公司,年收入30万元以上。

  一年多没见到沈建,没想到刚一见面,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基金。

  沈建的基金故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2002年8月,当时他还在银行工作。时值银河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发行,由于当时买基金的人太少,发行效果并不理想,不得已,为完成销售任务,沈建所在银行给每个员工摊派了一部分基金销售指标,沈建认购了5万元的基金。

  2002年9月10日,基金银丰一上市就跌破了面值,以0.94元开盘,当天收盘价0.94元,一天内,沈建损失超过6%;此后基金银丰最低跌至0.479元,5万元投资被腰斩。情况直到去年11月才有所改观,随着市场好转,被基金银丰套了近4年的沈建在11月终于解套,而且,由于一直坚持持有,之后他还狠赚了一笔,自今年以来,基金银丰已经连续三次分红,分别是10派3.2元、4.5元、4.5元,加上如今基金银丰价格在1.7元左右,5年时间,沈建的投资获利接近200%。

  “没赔过钱的人永远不懂得基金!”在沈建看来,如今大家对基金的疯狂追捧,绝对已走入误区,那些认为基金包赚不赔的观点更是大错特错,“只有赔过的人才知道,基金也有咬人的时候!”

  除基金外,沈建近几年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房产上,几乎是一有大笔收入进账就拿来买房子。2003年底,他在玉林以3300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投资下第一套房产,随后,又先后在西门的光华村、都江堰等地买下3处房产,如今,这些房产价值都几乎翻倍,但他却一直没出手,以等待更好的时机。

  因为炒房时间最长,沈建经常能接到朋友有关今年是否该出手炒楼的咨询。“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通常的回答是,你们下手晚了!”

  接下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沈建说,他还在找,A股已经创新高了,以他的性格,显然不会去追涨,“下一个机会,或许是港股也说不一定!”

  “我有留意媒体、专家的观点,都说这种时候选择投资固定资产最好。”

  宋志:朋友让我发现房子的秘密

  宋志小档案:在成都一家保险公司任经理,家庭年收入20万元。

  见到宋志时,他刚游完泳。“大家现在的压力都大,我每天坚持游泳,也是想松弛松弛。”

  宋志全家的日常开支大概在4000元左右,主要由老婆承担,“我收入比她高,主要就负责大宗开支,比如买房、买车、装修之类的。”

  应该说,在2004年之前,这个三口之家的生活与许多成都家庭一样比较简单。除了在股市上长期保持着10万元本金,所有收入盈余都丢在银行里。后来,因为朋友的一次投资经历,改变了他三年来的生活。

  2004年,一位朋友在西大街买了套50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子装修后,我们还送礼恭贺乔迁之喜。”但没过多久,朋友居然告诉他,看到房价上涨,已把西大街那套房子卖掉了。

  这件事对宋志触动很大。从那以后,他开始留意房价、物价的变化。

  2005年,那位“先知先觉”的朋友又看上了西安路的一幢写字楼,经过深思熟虑,他与两位朋友合伙共买了4套小户型,加在一起大概180平方米。

  “我当时买了一套,是全款。”宋志说,一年后,他们就把这几套房子卖掉了,每人赚了40%,“如果再晚一点点,应该赚得更多。”现在回想起来,宋志略微感到有些遗憾。

  2006年和2007年,宋志又相继投资了两套小户型。他认为,如今通货膨胀迹象很明显,人民币又在不停升值,“我有留意媒体、专家的观点,都说这种时候选择投资固定资产最好。”

  宋志坦言,其实他也考虑过万一哪天楼市不景气了怎么办。所以,自己在投资时始终只会保留一套房子,“后面两套都是在银行按揭”,即便卖不掉,小户型出租起来也比较容易。

  看着股市、楼市涨得快,宋志的心态很平和。他眼下正在收集商铺方面的信息,如果有合适机会,“准备试一下。”

  说到物价上涨,宋志表示,感觉并不是太明显,“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在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基础上,确保双方父母的养老和孩子未来的支出。”

  “当初入市时把准备换车的40多万投进去,现在这笔钱买两辆宝马都不止了。”

  郭铭:在股市上享受复制“宝马”的快乐

  郭铭小档案:目前在成都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占51%股份),年收入50-100万元左右。

  “以前,我把所有钱存在银行里,而且不少还是活期!”

  在成都开着一家贸易公司的郭铭,在2006年底取出23万元存款,以每份1.02元申购了一只股票基金,现在,基金的收益已经达到了80%以上,他做梦都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兴奋。而自从开始投资基金后,郭铭的财富生活就被彻底改变了。

  郭铭最大的改变,是现在已很少在下午三点以前去公司上班了,“公司的业务已经上了正轨,我希望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郭铭“喜欢的事”,就是炒股票。今年3月,因在基金投资上首战告捷,他正式在城南某证券营业部开户,成为中户室的一员,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他一般都在营业部。

  “最近有啥好股票可以推荐?”自从开始接触股市后,郭铭与朋友见面聊得最多的话题就变成了股票,凭借在中国平安平煤天安两只股票上的成功投资,郭铭的投资眼光如今在朋友圈中已是小有名气。“平煤天安买的时候14块多,现在早就翻番了,中国平安买的时候也就50多一点,现在也接近100元了”,郭铭不肯透露他半年来炒股具体赚了多少,只是说,“当初入市时把准备换车的40多万投进去,现在,这笔钱买两辆宝马都不止了。”不过,在股市上赚了钱的郭铭现在却不急着换车了,“行情这么好,如果运气好的话,要不到半年,就又是一辆宝马……”

  你很难想像,就在半年前,股票对于学医出身的郭铭来说,还是高深莫测的玩意儿,“有一次聚会听一个朋友侃股票,竟然睡着了!”说起当年的“糗事”,他开始大笑。

  出于“职业利益”,郭铭不认同股市“泡沫”说,他和所有人一样,看过谢国忠和一些经济学家关于泡沫的警示,他认为,在火热的钱潮面前,少数经济学家的言论翻不了天。“不是说股市是黄金十年吗?”

  最后,郭铭告诉记者,最近他还琢磨着把准备拿来买房的50多万资金投入股市,为此他已经做了太太好几个星期的工作,“老婆一直想换个大房子,但我感觉现在买房不如炒股,面对股市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赚钱就是应该向前冲!”

  本版采写 杨斌 刘锋 张小军 摄影 王强 绘图 李开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