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安徽教育:“均衡大饼”能否解公平之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00:17 中国经济时报
承诺三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 ■本报记者王永群 “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基本解决市、县城区内的择校问题,实现城区中小学校相对均衡,并制定对各市教育局的考核办法。”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近日再次承诺全省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这对各地刚背起书包上学的中小学生而言,或许是一个福音。 据悉,由安徽省政府统一制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时间表,明确提出限期消除择校现象,在全国尚属首次。 制定时间表 针对愈刮愈烈的择校风,早在今年3月份,安徽省政府要求力争三年内实现城区中小学教育相对均衡,解决市、县城区内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同一市、县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将教育均衡一项作为干部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意见》明确规定,今后全省将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坚决遏制择校风。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各级财政要加快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义务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和城市教育费附加优先安排薄弱学校。 针对校间师资力量悬殊问题,安徽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本市、县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重点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区域内教师定期流动、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等项制度,建立教师工资统筹机制,实现同一市县、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 按照规定,安徽省各市县将在年内完成辖区内督导评估制度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建设,推进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由各级政府承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和党政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被纳入督导评估范围之内。 “自2007年春季开始,安徽城乡同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全省免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共28.35亿元。新机制的实施,使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得以全免,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得到资助,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目标。”程艺表示,义务教育公办是实现均衡化的基础。 阻力不容忽视 “能否实现目标要看政府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大,能不能持之以恒,除此以外还需要财力保障。”安徽省寿县师范附小高级教师王世骏认为,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家长对教育需求的“惯性心理”来看,在短期内杜绝择校的难度不容低估。 在他看来,家长选择高价择校,主要是对教育质量、教育设备和教学环境不满足,因此,应尽快均衡和加强各校师资力量、教学经费等软件和硬件,尽快让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办学条件一致达标,生均财政拨款同一水平,校长教师定期轮换。否则,再好的指标设置都只能是画饼充饥,形象而已。 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严格按照制定措施贯彻执行,还有许多难点在考验着当局者的智慧。 好学校均是公办转民办的小学、初中,这些学校收取高额的学费,拥有最好的师资,禁择校令,对民办学校无效。虽然《意见》明确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停止审批公办学校的改制,坚决纠正公办中小学擅自举办实验班以及违规收费的做法。但是,停止了实验班,又冒出了特长班、才艺班等。 对公办教育而言,发展教育需要资源,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需要吸引社会资金,这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而对于“象牙塔”的学校,不能把教育办成产业、把优质资源民办化,只能“曲线救国”,用教育质量的差异,开拓教育市场。 此外,高考大棒如同悬在家长、学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是教育主管部门自己,也经常把当地有多少学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考上国内一流高校作为工作业绩,对考上好大学的学生以及培养的学校、教师实施奖励。这种教育的“红旗主义”,会使政府、学校想方设法,集中优势资源,对一些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以至从高中传输到幼儿园,再反馈到家长,形成稳固的“民众基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