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国内零部件面临灭顶之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5:30 中国产经新闻
外资汽车零部件已经拥有3/4的中国市场占有率 本报记者 尹茗报道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被开发的程度不断深入,处于其产业链上游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跟着其原有的供应渠道,流进了中国市场。 据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已有70%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2006年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4035亿元,其中,外资(控股或独资)零部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仅占20%-25%。 自2005年4月《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的热情陡然高涨。据统计,当年新签约来华投资合作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就达90余家,协议投资额达40亿美元,为2004年的3.2倍。其中,不乏德尔福、日本电装、住友、美国德纳、法国法雷奥、日本富士通电子等零部件跨国巨头。时隔两年,这股热潮依然未退。 汽车零部件行业越来越清晰的外资独资倾向,以及外资对核心技术的牢牢掌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今年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的相关数据,却透露出外商投资策略的某些微妙变化。 弃独资回归合资 盛夏时节,德尔福在华两家合资零部件厂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然而,就在去年上半年,德尔福在华设厂首选的模式还是独资。 一组数据显示,在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排名的“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中,外商独资企业有20个之多。当年,投资零部件企业的外商68%选择了独资。2006年上半年,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额达到130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汽车电子元件等。其中,90%以上的新项目属于独资企业。 进入2007年,外资零部件企业的独资倾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1月16日,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在湖北麻城建立。马勒持有该合资企业60%的股份,湖北三环气门有限公司则持有其余的40%。1月19日,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球通轮胎(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出口加工区举行了奠基仪式,该公司由美国Q Tires轮胎公司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成立。2月1日,由德国格特拉克集团公司与江铃汽车集团合资组建的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在南昌揭牌成立,双方股份分别为66.7%和33.3%。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两年的经营实践让一些国际零部件企业明白了与本土合作伙伴合资的必要性。3月,美国伊顿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同研发电气、汽车机械等技术。国际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方面尚需寻找本土合作伙伴,这一事件似乎印证了观察人士的观点。 用研发支撑制造 继2005年在上海安亭建立了5万平方米研发中心之后,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又于今年年初投资400万美元在安亭建造了电检测实验室,测试和评估零部件性能,检测产品在环境影响、物理性能等各方面的表现。该公司有关人士说,在此之前,要进行类似的测试需要把产品送到北美的测试中心,时间久、费用高,如今,位于安亭的研发中心具备了和北美测试中心相媲美的研发能力。 同样把研发中心落户安亭的还有德国舍弗勒集团。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尔辛格表示,研发中心将向本土提供专业技术,并且促进亚洲和全球其他技术中心的双边交流。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中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正在用一种迅速而又渐进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战略构想,那就是:用细分的本土化经营方式来巩固已有的绝对竞争优势,包括在整车价格不断下探的情况下,为不同整车厂商提供更多的零部件产品技术方案等。而这些方案的提出与实施,基本都依托于它们自己的研发中心。 “我们已开始为多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提供设计解决方案和成套配件。”上海某外资研发中心一位人士的话,道出了外资零部件企业争相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的真实意图——不仅为整车合资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而且把触角伸向了本土整车企业。而要快速进入中国配套市场,降低产品成本,必须实施本土化研发。如此一来,以往在成本上占有优势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