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输出通胀”是个世界错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输出通胀”是个世界错觉 中国早已不仅仅输出低技术商品,高技术含量商品在出口中的份额在上升 时评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最近美国几份大报均报道了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工资水平上涨的问题,例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30日的有关报道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工资水平的上涨已使一些工厂被迫迁入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内陆省份。报道因此质疑一些专门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行业的发展前景,理由是他们一直依赖的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已无法持续。类似地,《约纽时报》8月29日的相关报道认为,正是从中国进口的大量廉价商品迫使美国本土厂商不敢哄抬物价,一但中国商品的价格因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或将影响美国的通胀。其言下之意相当明确:中国会否向美国输出通胀?在近期美国等经济体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对于“中国制造”多多责难之际,无疑又令人思考这是否又是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 近年来中国工人,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显著上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2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的工资水平以年均13.5%的速度上升,已从2002年的月人均1035元上升到去年的1750元。劳动部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当珠三角的民工月薪为1300元,内陆省份的数字已达1100元,使离乡打工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并不表示中国廉价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年代已经过去。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过去五年中西部地区创造了1100万个职位,是这一趋势的最佳佐证。 沿海地区农民工供应减少致使劳动力成本上升,无疑对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造成影响。劳动部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珠三角工厂无法招够工人,缺口达25%。所以,倘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待这一变化,这说明了中西部,尤其是农民工阶层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不是件坏事。 回到有否向美国输出通胀的问题上,根据美国政府的数字,从2004年开始一直在低位徘徊的中国输美商品价格在今年2月到7月期间上升了1.2%,其中7月升幅最明显,达0.4%。但这一升幅的主要原因并非中国工资水平上升造成的,而是美国一直要求的人民币升值所致。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的研究报告指出,从中国进口的成衣价格在2007年上半年上升了4%,与同期的人民币涨幅相若。美国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币值,早有学者指出这将冲击美国的通胀。人民币从2005年7月至今上升了约9%,加上美元疲弱,现在美国自食“恶果”,可谓求仁得仁。 如上所述,中国并未真的出现廉价劳动力枯竭的情况,中国的劳工市场现时最主要矛盾反映在高端人才的供应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之上。的确,根据数字,中国工资水平显著上升,但不少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力上升速度要更比工资水平的涨幅为高,单位成本因此仍在相对下降。此外,中国早已不再仅仅输出低技术商品,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在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上升,这也给世界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中国在“哄抬”价格。 国际贸易的常识是,即使中国的出口价格开始上升,只要中国商品的总体价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同时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的份额继续增大,只会有助于压抑而并非加剧美国的通胀。因此,对于担忧通胀加剧的美国人而言,真正应该关注的并不是中国的工资水平或其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而是美国政府和国会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使美国人越来越难以享用来自中国的大量廉价商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