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长治农民得病心不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合作医疗解决看病贵城市医院下乡解决看病难

  ■长治的“共和”路线之二■本报记者张鲜堂张帆

  药泽蓉是长治市妇幼保健院的妇保科主任,不过,她说自己现在更像是个“赤脚医生”。

  每天早上她6点以前就得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然后坐一个小时的长途车赶到屯留县上村镇卫生院上班。

  如今的药泽蓉是这家卫生院的业务副院长,而她所在的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是这个卫生院的托管医院。

  2003年长治市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今年2月,全市13个县、市、区已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100%,参合农民209万人,参合率达到87.5%。

  在郭海亮书记看来,要让农民真正受益,没有好的医疗机构,仅有农村合作医疗是不够的,因此“建立新型医疗资源配置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互助体系,解决农民看病贵”成为本届市委、政府的“诗外功夫”。

  在市长杜善学看来,农村看病贵是个钱的问题,看病难是病人和大夫见面难,即找不见大夫、找不见好大夫的问题。能不能让城里医生下乡呢?杜市长专门组织了与市里

医院院长、主治医生们的座谈,专家们说,下乡可以,车票给报销吗?市长说你是专家,不要说车票,我给你们买车,专家们都不敢相信。又说我们下去总该多收入一些吧,市长当场表态,下乡收入福利不减,政府还要再给补贴。于是又有人“得寸进尺”,“那我们孩子的工作能不能给安排一下?”市长说:老兄,这个我市长就没权了,已经不搞计划经济那套了。大家哈哈一乐,而城市医生下乡也就在这场富有人情味的讨论中,变成了一项谁都接受、谁都满意的制度。

  城市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

  托管乡镇卫生院是长治市的一个创举。2005年8月,药泽蓉通过全院竞聘来到了上村镇。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同科室的两个女孩。

  她回忆说,刚来时新的上村镇卫生院还没完全竣工,房子潮不说,冬天连取暖用的煤都没有,而医疗器械更是缺乏。妇幼医院给了很大帮助,拉了两车煤来,连紫外线消毒灯、住院病床、被褥都给备置齐了。

  卫生院院长阎斌告诉记者,当时的镇卫生院几乎没有什么病人,门诊量一天也就五六个人,住院病人一个没有——因为没那个能力。

  2003年,长治市出台政策鼓励医务人员领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鼓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采取个人领办和个人合伙领办两种形式,领办乡镇卫生院;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领办村卫生所。对一些原本没有卫生所的小村、穷村,市里也专门出台政策,只要有人愿意领办,村里负责给房,市财政给补贴,挣的钱全部归个人。目前,全市已有107名医务人员领办了14所乡镇卫生院、65个村卫生所,今年就能实现全覆盖。

  在另一个卫生院当医生的阎斌就是这个时候领办了上村镇卫生院的。但2003年到2005年,那是他感觉最惨淡经营的时候,一年下来,收入才6万元,收支不平衡,自己还贴了不少钱。当时他也想过找市里的医院支持,但人家都觉得是个赔钱的活儿,不愿意干。

  这两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先是市政府给卫生院添置了10万元的设备,后来又花5万元对卫生院进行了危房改造。接着就是全面启动城市医疗机构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托管乡镇卫生院。方式是市、县医疗机构受所属卫生局委托,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工作,时间不少于三年,要选派一名卫生技术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而其主要任务是完成被托管卫生院的基本医疗任务,建立管理制度,培训技术骨干,支援医疗设备等。而最终的考核指标是,三年托管期后,要使被托管卫生院达到一级乙等或一级甲等标准。

  为了吸引医院的优秀人才下乡,市财政每月给担任主管业务的副院长补助1200元,其他人员800元。而且将下乡与职称评定等挂钩。

  目前,全市已选派156名医务人员,托管了52个基础设施差、人员素质低、服务功能弱的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工作,投入资金46万元,支援医疗设备价值达到560万元。

  药泽蓉是妇产科的业务能手,她来之前,上村镇的妇女要生产,要么得跑到长治市里去,要么就在家里接生。去市里大医院,最少得1000元,而且合作医疗只能报销35%,这还不算家人的食宿和交通费;在家里生产,不安全不说,市里还有个新规定,那就是只要到医院生就定额给200-300元的补助,如果不去医院生这个补助就没有了。

  药泽蓉来了以后,在卫生院就能生孩子,还是专家水平的治疗待遇,顺产只需要300元的费用,合作医疗报销比例还高,再加上市里补贴的,基本上不花钱就能生个孩子,而且家人消消停停在家里做好饭送过来,产妇吃的时候都还是热乎乎的。

  去年,上村镇卫生院总共接生82个孩子,今年前半年就接生40多个,覆盖了20多个村子的二三万人口。

  产科还带动了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的业务。在卫生院伺候女儿、媳妇的老人,自己也就顺道检查一下身体;生了孩子,小孩有什么问题也在这里就医。老百姓们对城里来的专家很信服,没事就来聊天,送点菜什么的,药泽蓉他们要回长治时骑摩托的村民都会主动把他们捎到车站。

  让阎斌高兴的是,药泽蓉她们来后的头一年,卫生院的收入增长了56%,2006年收入达32万元,增长了36%,他预计今年还会增长30%到40%。以前职工只能发60%的基本工资,现在最高时工资能领800多元。

  城乡医疗资源统筹

  一开始有人担心,乡镇卫生院搞好了,会不会抢城里医院的生意,但药泽蓉们的实践说明这构不成问题。她说,医院与卫生院更多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像她们就时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产妇大出血,卫生院不能做急诊手术,就马上打120送到自己的医院去,或者病人在卫生院就诊,发现疑难病症,也推荐到大医院去看。而且病人还可以选择在医院治病,回卫生院保养。像生了孩子,如果孩子有问题就送到医院去,而大人留在卫生院就可以。拿她所在的长治妇幼医院来说,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都提高了,医院的病源不但没受影响,还增加了。

  屯留县余吾镇中心卫生院很有历史了,其前身是解放战争时的上党战役前线包扎所,后来改成民兵医院延续至今。

  去年12月,长治清华机械厂职工医院托管了它。一开始清华医院也是固定了三个人,后来感觉面有点窄,于是实行全院各科室轮流制。每周派内、外、妇科三个主治医生和一个护士长,周一至周五24小时值班,周五换班,同时周一、周五再来两个中医科专家和妇科专家,其他辅助科室则随叫随到。

  卫生院院长李文喜告诉记者,以前,中心卫生院一天就诊量也就二三十人,现在一天就100多人,周一、周五专家来,更是人满为患。10张病床也总是住得满满的。医院的收入今年上半年同比翻了一番。

  清华医院虽说是职工医院,但设备比市里很多大医院都先进,而收费却要低得多。但以前,老百姓要么不知道,要么觉得职工医院不对外,很少去看病。而今年已经转过去的病人就有100多人,医院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

  在卫生院任业务副院长的崔连水告诉记者,我们清华医院全员调动起来下乡,院长也下来看病,还一周查一次岗,相当于开了个分院。

  为了进一步理顺大病与小病以及各种医疗资源之间的关系,长治市将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降低至50-100元;县级医疗机构降低至200-300元;县级以上为300-500元,封顶线则提高到3万元,并且将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80%,将县级以上住院报销比例适当降低。

  不光是看病,托管医院的业务能手还负责培训乡镇医生,像药泽蓉就给卫生院带出来两个能手,等她们撤了,这两个人也能独立运作。而清华医院也很大程度提升了余吾镇中心卫生院妇科、内二科、外科的水平,崔连水说,起码心电图、B超的诊断准确度大大提高了。

  所有这些政策、这些人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让农民足不出乡就能享受到城市专家的医疗服务和农村低廉的收费。

  除了托管医院,相关的配套办法还有:下乡巡回医疗。市县两级医疗机构采取分组轮换的方式组建了51支下乡巡回医疗队,进村入户开展医疗巡诊。市财政对下乡巡回医疗的医护人员,每天补助20元。2006年巡回医疗共诊治病人2.8万人次,实施手术280台次,举办健康讲座800余次,受益群众达到50万人。

  专家定期坐诊。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共组建起51个定期坐诊专家组,每周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固定坐诊两天,在坐诊医院公布专家特长,专家承担疑难杂症的诊疗、技术指导和临床教学。对定期坐诊的专家,按不同职称,每天分别给予50至80元的补助。

  为方便专家下乡,市财政投资365万元为每个专家组各配备了1辆卫生支农专用车,每年为每辆车支付1万元运行经费。2006年共诊治病人3.1万人次,做手术300台次。

  村里有了健康员

  长治有3472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农民健康员,他们都是从现任的乡村医生中选聘的。他们的工作职责有三项:一是负责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理,农村疾病预防以及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二是负责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健康档案;三是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目前,农民健康员已成为长治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110”和公共卫生防治工作的主力军,完善和巩固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网底。为此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125万元,给每人安装了一部电话,每人每月给予30元补助,今年又提高到50元。

  卫生所与卫生院是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医疗窗口,这个窗口的形象关系着农民能不能在家门口看病的问题。为此,全市农村卫生所展开了“三创一建立”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严格按照甲级卫生所标准,采取县直单位帮扶、政府以奖代补、企业资助、个人筹资等办法,开展了农村甲级卫生所创建活动。

  潞城市陈艳雁原是山西水泥厂职工医院的一名女医生,政府鼓励领办卫生所的政策一公布,这位城里姑娘就来到潞华办事处的东贾村,领办了一个卫生所。由于技术好服务好,找她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退休在家的母亲——一位老护士长也叫来帮忙。老百姓把她们的诊所称为“母女诊所”,这母女俩不仅看病还把村里的文体活动也捎带着抓了起来。目前全市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定点卫生所,其中,甲级卫生所1650个,占到农村卫生所总数的近一半。与此同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三改一建设”工程。采取市配设备、县改危房、乡卫生院搞美化的办法。目前,市财政已连续三年投资1270万元,为达标的142所乡镇卫生院每家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医疗设备。

  市财政还投入291万元,为各县市区配备了农村流动医院专用车,各县市区为专用车配备了常用医疗设备,县级医疗机构为流动医院配备了医务人员。这些被叫做“长治市流动医院专用车”的车辆上面,配备有各种设备,“完全就是一个小医院”,当地一位医生说。目前,13所流动医院常年在农村开展医疗服务,为农民就近看病提供了方便。

  长治还实行了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制度,设立了全市农民健康保健基金,由市财政每年投入282万元,县财政配套197万元,为全市农民免费进行常规性健康体检,并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健康体检任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三年为一周期,第一阶段先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实施体检,第二阶段对50岁以下的成年农民实施体检,第三阶段对儿童以及前阶段漏检人员实施体检,每年参加体检的农村居民数达到1/3以上。2005年至2006年,已完成两个阶段的体检工作,体检农民占全市农民总数的66.5%,建立农民家庭档案75.9万份,建档率为100%。

  北京一位专家要进行高血压的一项研究,看过这些档案后高兴得不得了:这可省下我们做普查了,直接来长治的卫生院查档案就行了。

  郭海亮认为,在“三座大山”(即看病、上学、住房)里就医是农民最大的一座山,只有搬掉这座山,农民才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天的长治,农民看病从过去“小病去城里,大病看不起”变成了“大病敢去看,小病村中办”。

  大病有

医疗保险,小病能不能也管起来。这个问题已进入长治决策者的视野。市里正在考虑搞一个类似义务教育的“义务保健”制度,即不住院的小病治疗也能适度报销。除了医疗,全市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在建立和完善中,每个村都配备了一个保洁员,负责全村的垃圾收集和处理。市、县财政出钱给他们配了垃圾车,潞城市还实现了垃圾不落地。有保洁员的监督,农村百姓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很干净。

  城市漂亮,农村整洁,“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是属于整个长治城乡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