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限量”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23:46 中国经营报

  “再不买就没了,这些都是限量发行的。”记者见到收藏爱好者李先生的时候,他正在着急地用手机给爱人打电话,要求取钱,“我今年年初就看中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纪念珍藏版,当时也是限量发行,目前在市场上应该说还是升值了不少。”李先生是钱币和瓷器的收藏爱好者,本次他看上的是一对2008纪念瓷瓶,限量发行2008个,每一个要19800元。

  李先生实际上只是这些当代收藏品消费大军中的一员,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收藏类的杂志还是电视购物,如今这些当代收藏品的广告可谓名目繁多,瓷器、钱币、邮票等收藏大项自不必说,仅一些杂项就够眼花缭乱的,从绣品到茶叶几乎无所不包,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卖点——限量发行。这也是被大量民间收藏者追捧的原因。然而,当记者调查了诸方人士后却发现,这个限量里面的门道颇多。

  “限量”真伪考

  在调查中,记者收集了很多当代作品的收藏广告,发现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广告,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们多以重大题材作为卖点,比如奥运题材、香港回归十周年、毛主席诞辰等,这些题材的另一个重要卖点就是限量发行:奥运题材限量2008个/套,香港回归限量1997个/套……

  在这些限量的广告宣传中,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标明有中国收藏家协会颁发的证书以及公证处的公证证明,证明作品或者产品编号,表明限量是真实的。但这些是否可信呢?

  记者把电话打到收藏家协会,表示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想求证一下收藏家协会对于限量的认证是否真实,一位姓周的女士认真询问了广告中的产品,确认是该协会发给的认证证书。为了进一步求证这种限量认证的真实性,记者随后又假装销售单位拨打了这个电话,表示有一批金银币要销售,希望得到收藏家协会的认证并且确认限量,打听一下如何收费。这位周女士表示,具体的收费要看产品,大概是销售额的2%到5%。记者又问:“如果我想多生产一些,超过限量的数量,收藏家协会还能给认证吗?”周女士表示,应该是限量多少就多少,收藏家协会还是要有品牌的。而且,“我们不做便宜的,一般都是几万块钱以上的产品。”

  北京市海淀区公证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有公证证书一般不太可能造假,限量的真实性还是可以保证的。但收藏者在购买之前还应与认证机构确认,因为现在许多厂商都暗自打着认证机构的旗号。

  第二类就属于鱼龙混杂型限量产品。记者注意到一则瓷雕茶具的广告和一种红釉

瓷器的广告,销售地在外地,当记者表示要多买一些作为礼品的时候,对方表示,其实限量就是每个月限量几百套,每个月都会有新的设计造型出来,所以都可以挑选。

  记者的一位行内朋友告诉记者,这类当代艺术品一般都是打着某某大师的作品,但是这位大师基本上过一段时间就会推出新的造型和设计,因此所谓的限量也就是个噱头,“有时候根本卖不出去那么多,有多少买的就做多少,反正老有新的造型和产品,这种限量的目的纯粹就是以达成销售为目的。”记者也注意到,这类产品的销售地大都在外地,而且也没有任何机构和单位的认证,因此其限量的真实程度完全可以想象。

  “限量”噱头值多少钱?

  “海内外绝版发行3000套,相对13亿国人而言,仅发行3000套,意味着43万人才拥有一套,在国际黄金价格稳中上涨的大气候下,这套纪念币必将如绩优原始股节节攀高……”类似的宣传几乎在每个当代投资品广告中不绝于耳(眼),那么到底所谓的“限量发行”对于藏品的价值有多大意义呢?限量对于未来的升值空间到底有多大影响?

  “这种东西我从来不会买,因为其投资价值无法去判断,”这是著名收藏专家马未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事实上,限量不限量并不重要,而且与作品未来的升值空间没有必然联系。”马未都认为判断这种当代收藏品价值的关键因素不是限不限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看哪里发行的,如果是中国银行、奥组委等国家指定的机构发行的我觉得还可以,但是,这里面还要注意,收藏品和纪念品不是一个概念,很多造币公司发行的仅仅是个纪念品,还算不上收藏品。”马未都说。

  《天下收藏》栏目前出品人王川告诉记者,其实类似现有的当代收藏品广告上的销售手法在其他年代也有,“举个例子,某官窑自己做了一款瓷器,号称总共100件,有30件已经上贡了,其余70件外销,利用这种所谓的‘限量’来抬高藏品的价值。”但是王川认为所谓的“绝版”、“限量”都不具备其社会公认的收藏价值。所谓公认的价值应该具备几个方面,第一是不可再生性,比如名人、名厂或者名窑的绝版作品,这是由于其原来本身生产的物品已经具备社会所公认的名气或者价值。另外就是其作为收藏品的真正价值。“并不是珍贵的物品都有收藏价值,都能够作为藏品,”王川说,“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其物理性价值高或者稀有就有收藏的价值,而收藏价值的判断应该具备更多的相应的社会性,而且这种价值的判定也有其综合的社会体系来认定。”

  这里王川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件5000元的东西,其中4000元的价值应该是由其社会性认定的,是根据人们在当时的认定体系下形成的收藏价值的认定来判别的,而不是根据什么所谓的限量、绝版来认定的。”而市场上如此内容繁多,形式泛滥的所谓“限量”的当代收藏品其结果就是扰乱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认定体系。

  业内人士建议,这些当代作品也不都是一点投资和收藏价值没有,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二是要注重文化内涵;三是存量稀少,这个存量稀少和限量发行是两个概念,是指绝对不可再生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其广告中宣称的限量发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李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