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成都“潜力股”受风投追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7: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在成都高新区,有这样一些中小企业,他们曝光度极低,但却吸引多家知名风投竞相“砸钱”。

  这些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具有爆发式的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

  芯通科技和奥泰医疗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第二届“最具投资价值未上市企业”评选中,这两家公司双双入围“2007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榜单。本报记者 李伟铭

  芯通科技:押准TD 引来风投

  他曾经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营业额连续3年平均增长5000%以上的公司,但就在这家公司发展的高峰期,他卖掉公司选择了隐退。

  二次创业,他瞄准TD-SCDMA细分市场,成为风投追捧的对象。

  让很多人搞不懂的公司

  1000万美元,这是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软银赛富(SAIF)送给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一笔厚礼。对于成立仅3年的芯通科技来说,这已是继2004年第一笔天使投资之后的第二次成功融资。

  在天府大道南延线的高新孵化园,芯通科技让很多人搞不懂是干什么的:诸如中频拉远子系统、微波拉远子系统、射频模块、功放模块等,无疑会让非专业人士听得一头雾水。不过,通俗地说,芯通科技主要从事3G无线通信设备及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最新的射频技术可以与TD-SCDMA系统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国产3G标准,TD-SCDMA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已毋庸置疑。

  押宝TD-SCDMA 他赢了

  在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平衡中,嗅觉敏锐的风投们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TD-SCDMA作为一项创新性的通信技术,前几年在风投看来既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同时也具有极大的风险,故一直处于观望之中。不过,随着国家对TD的支持态度日益明朗,今天的风投们已经纷纷选择出手。

  作为芯通科技的创始人,李睿坚信TD-SCDMA技术前景广阔,“过去我一直做光通信产品,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存在一个瓶颈,而突破这个瓶颈的将是以3G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李睿认为,现在整个TD产业都在跟时间赛跑,目的是尽快实现产业化,软银赛富的1000万美元融资,正好为芯通科技的产业化进程注入充足的血液。

  在3G无线通信这个巨大的市场面前,芯通科技的TD-SCDMA射频子系统只是其中一个细分市场。“但在整个TD产业链中,这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也最有发展机会。”李睿说,芯通科技在业内首创TD-SCDMA基站中频拉远解决方案,能够将基站成本降低30%,这对于TD的成功商用具有巨大意义,受到风投追捧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芯通科技还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6年底,该公司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3项专利,这也是让李睿引以为自豪的。

  瞄准纳市 不会再一卖了之

  李睿的创业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当年,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每人凑一笔钱创立了深圳飞搏创技术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创造了一个高成长的奇迹:连续3年保持平均5000%以上的营业额增速!不过,在飞搏创发展的高峰期,李睿选择了隐退,公司也以1.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美国公司。

  今天,李睿的二次创业———芯通科技也开始步入正轨。据了解,目前芯通科技的特定客户对象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等,甚至还包括了英国沃达丰。“芯通科技这几年烧了不少钱,现在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李睿自信地说。

  在芯通科技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李睿表示,不会再像过去的飞搏创那样一卖了之。李睿理想中的资本梦想是纳斯达克:“我们的目标是两三年内赴纳斯达克上市,争取成为高新区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企业。”

   奥泰医疗:核心技术是法宝

  在第二届“最具投资价值未上市企业”评选中,奥泰医疗在“最具投资价值50强企业”中排名第8位。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竟能让启明创投、SIGChina、InvestmentsOne等风投青睐有加?

   核心竞争力填补国内空白

  风投们对出自成都高新区的奥泰医疗系统不乏溢美之词:“市场大,壁垒高,成长快,对手也较强;但该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在本土和海外都有巨大发展机会。”

  资料表明,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2005年,其创始人为美国中西仪器有限公司总裁邹学明博士。2005年6月,美国奥泰医疗系统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影像医疗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高端磁共振医疗透视系统包括低温大孔径超导磁体等三大核心部件,当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生产能力,国内大医院所用的该套设备都是从西欧、北美等地进口的。奥泰医疗项目的实施,能够填补我国在该医疗系统技术领域的空白。

  据悉,与进口高端磁共振设备相比,奥泰医疗的“成都造”设备价格优势明显,预计价格能够下降大约50%。由于拥有核心技术和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奥泰医疗成为风投们追捧的对象也就水到渠成。

  落户成都创下最快纪录

  据了解,奥泰医疗系统项目是该公司在全球投资设立的第二个项目,也是在中国投资设立的第一个项目。有意思的是,该项目从初次考察到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仅用了25天,是高新区迄今为止历时最短的外商投资项目。

  该公司总裁邹学明曾向媒体表示,此前公司曾在多个城市考察了几个月,最终由奥泰11名国际专家通过内部制定的评估体系评分,结果成都得分最高。同时成都在激励政策、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很有竞争力,再加上高新区高效的工作机制,让奥泰立刻就做出了落户成都的决定。

  奥泰医疗总裁邹学明面对媒体非常低调。“我们不希望太张扬。”邹向记者表示,公司所从事的行业竞争激烈,随时可能被别人赶超。获得“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虽然是对公司发展的一种肯定,但也仅限于此,并没有其他实际意义。

  给隧道造“皮肤”

  风投助交大师生开掘50亿商机

  黑漆漆的隧道里,有什么东西能吸引到风投的注意吗?西南交通大学十几位师生的答案是:有!那就是他们从事的“BR-6喷膜防水技术”研究工作。按风投公司经理人的说法,“这些师生正在开掘隧道里超过50亿元的商机。”

  给隧道造防水“皮肤”

  刚刚被保送为西南交大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何海清显得一脸轻松,他说拿到硕士学位已经不难了,而且他们的研究项目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何海清本科也在西南交大就读,他是BR-6喷膜防水技术研究组的核心成员,虽然加入这个团队只有两年左右,但他已经是这个项目主要的推广者。“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主要是推向市场。”而在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火线加盟以后,他们调快了市场开拓的步伐,“最快到年底,我们就可以成立公司从事商业运营。”

  BR-6喷膜防水技术是怎样一种技术?何海清解释说,传统的防水技术都是隧道开挖后在壁面上贴防水卷材(防水板),而他们的技术则是在隧道壁上喷附一层特殊的材料,将水完全隔离。在他眼里,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改进。因为传统贴板办法总有缝合处,很难保证封密性,也容易断裂破坏。而这些缺陷,使用他们的技术则可迎刃而解。

  研究组刘东民老师的比喻似乎更为贴切,他称BR-6喷膜防水技术就是给隧道造“皮肤”,而原来传统的技术只是给隧道穿“衣服”。

  西南交大在隧道工程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刘东民介绍,实际上早在1995年,BR-6喷膜防水就在学校基金的资助下启动,2000年左右完成了

铁道部科技司的立项。但由于研究耗费巨大,研发一度停滞不前。

  投产后年产值可达上亿元

  付勤,成都创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个善于识别高成长型企业的经理人,在2004年前后为BR-6喷膜防水研究项目送去了94.3万元的天使资金,项目组得以复活。“我们选择项目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团队和市场前景。”付勤和直接负责这个项目的公司同事徐歆都是学工商出身的,他们的工作就是遴选出可靠的研发团队和寻找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

  在他们眼里,交大的这个团队是可靠的。这个研究团队包括交大的十几名老师和同学,其中既有教授、博士和硕士,也有本科生。

  今年以来,付勤和徐歆又完成了公司对项目组的再次注资,金额达数百万元。这次的注资主要仍为技术完善方面的投入。而接下来,他们还将注入更多资金开始市场推广。“发明了好东西还不行,只有在市场上站住脚跟才能真正体现出商业价值。”

  根据项目组的调查报告,国内的建筑防水材料每年约有大于50亿元的需求,其中隧道防水工程市场可达6亿~8亿元。他们开发的BR-6喷膜防水材料主要满足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铁防水市场需求。他们预计,产品投产后,可占有10%~15%的份额,年产值可达7000万~1亿元。

  深谙商业运作的付勤似乎看得更远,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铁路和公路的修建里程还会保持快速增长,而像成都这样的城市正在或准备修地铁。除了这些大的工程外,材料还可以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人防工程、地下管道、洞窟型库房等密闭型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本报记者 秦立军

  记者观察

  风投来了 先看增长空间

  在众多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看来,风险投资基金的注入,往往会成为中小型企业的扩张转折点。同时,获得风险投资,也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引进国际先进经营思想的捷径。

  不过,一个无奈的现实是,众多中小企业仍然难以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垂青。以成都的

房地产行业为例,除了万科、龙湖这样的龙头企业能够与海外基金联姻外,更多的本土
开发商
仍然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即使有中小企业希望与风投们进行对接,也只有极少数能够获得风投们的垂青。

  成都创盈投资负责人陈红炬认为,风险投资仍然是看得多投得少,“创盈投资在四川已经看了一两百个项目,但至今为止还没有投资一个。当然也有几个目标进入了创盈的目标范围。”

  当携带巨资的风投们到来后,渴望资金的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够吸引风投的目光呢?对于风投而言,除了要看整个行业背景外,还要看这个行业的市场能不能给企业提供足够大的增长空间。市场选定之后,风投才会进一步考察企业团队,看这个团队的协作沟通能力、管理层有没有长远的眼光。

  至于风投的方向,陈红炬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型成长性企业自然值得青睐,但那些传统行业中具有极强发展潜质的企业,比如四川几家实力较强的猪肉供应商,也完全可能被风投相中。

  (李伟铭)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