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便面中国分会三年非法移民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 09:04 中国经营报
从筹备成立到拥有三大专业委员会,从组织“串谋提价”到因身份非法而被“禁止活动”,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走过了三年“非法移民”之路。 三年间,他们不仅串谋了价格联盟,而且还私自设立了三个分支机构。在这些堂而皇之的招牌之下,真正控制其运作的还是那些行业寡头们,因为他们的出资是这些协会的“衣食父母”。 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行业协会地位普通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恰恰折射出了我国社团立法的缺失。 一线调查 行业联盟的前因后果 国内首次方便面集体涨价,并非出自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之手。 早在2004年2月15日,国内数家方便面企业便在北京签署了一份《中国方便面行业自律联盟合约》。按照约定,在2004年4月8日之前,国内方便面将分三次逐步提价。 然而,当约定之日如期而至,个别企业却按兵不动,结果率先提价的企业痛失市场。国内首次方便面“价格联盟”就此破产。 2004年2月,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筹备会议在天津召开。世界方便面协会“原产”日本,在中国性质属外国商会。 国内首次方便面“价格联盟”破裂之时,恰是世界方便面协会“移民”中国成立分会之始。 “移民”前夕 “《中国方便面行业自律联盟合约》实质上就是一个价格联盟。” 在2004年的《烟酒周刊》上,一篇名为《联盟将遭“不测”,价格战会有新气象——2004年方便面业发展趋势之一》的报道,记录了该协议的提价步骤和具体方法: 1.零售价0.5元的产品上调6%,1.0元的产品上调10%。2.分步调整,第一次调价时间为2004年2月26日;第二次为2004年3月10日;第三次为2004年4月8日。3.在确保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克数或产品价格的方式达到调整价格的目的。 据该报道称:联盟合约具体起草人为中旺集团的任立。 与今年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异曲同工的是,据当时的《烟酒周刊》记载:方便面集体涨价的理由,同样是来自“面粉和棕榈油”的原料压力。 “2004年的方便面提价,企业赚了不少钱。”具有10年方便面企业销售经验的艾春明告诉记者:由于当时许多大企业的生产成本还非常低,提价之后,不但企业利润上升了,由于批发商囤货,市场容量也迅速扩大。 据知情人士透露:正是因为“价格联盟”中出现了“叛徒”,才导致了2004年方便面集体涨价计划的破产。 “国内的方便面企业开始意识到,没有协会组织,企业之间的联盟很难形成约束力。”上述知情人士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2月10日~11日,中国面制品产业高峰会议在天津召开。据《2004年中国食品科学科技学会面制品分会大事记》,当时共有业内企业负责人40余人参加了会议,建议尽快成立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 世界方便面协会(又翻译成世界拉面协会)于1997年3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日本日清食品创办人安藤百福是该协会的首任主席。 随后,世界方便面协会分支机构正式“移民”中国。2004年9月8日,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在广州召开的第五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上正式成立。会上,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被选举为中国分会会长。 理事“内阁” 记者从获得的《世界拉面协会(IRMA)中国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名单》(通过2004年9月8日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选举产生)中发现,在全部的25名理事成员中,方便面生产企业仅有13家。其中,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魏应州担任理事会名誉会长;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担任会长;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嘉珩、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中良和广东锦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壁华分别担任副会长。 此外,另有6名成员分别来自广州人民机器厂、广州亚贝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天津春发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等方便面配套企业。 最后剩下的5名理事会成员,则分别由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刘兴信、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周光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再春、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曹小红和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常务副院长陆启玉担任。此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孟素荷兼任分会事务局局长。 “在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中,挨板子的是协会,操刀的却是内部的行业寡头。”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郝际广说:在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中,行业寡头往往担任着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要职。而整个协会的资金运转,都必须靠这些行业寡头以常务理事单位的名义提供,他们是整个协会的“衣食父母”。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寡头才是整个协会的真正“控制”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5年1月18日,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二次高峰会在北京召开。当时,对于IRMA中国分会经费的筹措,经与会者讨论,做出如下决定: “IRMA中国分会经费由现任常务理事单位出资,按2004年企业上报的产量与销售额之和,以企业规模确定不同的系数,计算出资数额,资金由IRMA中国分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做到‘集体筹资、透明支出、集体受益’,年终向常务理事会报告决算情况。” 也就是说,企业规模越大,交的会费越多。 与此同时,在本届会议中,与会企业还一致同意增补五位常务理事:中旺集团董事长王中旺、亚特兰公司董事长杜学德、宏发集团总经理林移来、日清公司总经理佐藤弘德和上海农心总经理金承熙。 8月17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出“对方便面价格串通案调查情况通报”的第二天,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又称中国面制品分会)官方网站上的所有内容,包括理事会名单,均被统一删除。 “世界方便面中国分会打着‘中国’的旗号,其行业会议却将中小企业排斥在外。”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宣传部主任胡远强称:四川白家从来没有获得协会入会邀请,事关整个行业的会议,也从不被通知参加,广大中小企业的利益受到忽视。 “在世界方便面中国分会的架构中,常务理事单位占据了话语权。”据知情人士透露:四川白家在2006年曾经与协会内的寡头结过仇。正是由于“结仇”的缘故,四川白家一直被排挤在协会之外。这也是四川白家今年积极公开方便面成本的原因。 四川白家与方便面寡头的“江湖恩怨”,被记录在了范现国撰写的《和谐共融 开拓创新——2006IRMA中国分会工作报告》中。 该报告中写道:2006年5月14日,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在成都以“大揭行业黑幕”为名,称我国有300亿元产值、400亿份销量的方便面99%为“油炸食品”,发起“拒绝油炸捍卫健康——全国百万消费者签名活动”,开展以两袋“非油炸”的四川白家方便粉丝兑换一袋方便面的活动。作为反抗,2006年6月21日,协会组织了“方便面营养安全论坛”,联合国内多家媒体进行反击。 “从法律上来说,协会理事会成员均是自愿参加,行业寡头占据重要职务并无问题。”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甄玉波律师说:但是作为行业协会,在进行涉及全行业的决定时,应该充分考虑决策的公平性。如果协会只是在理事会成员中举行内部会议,协调统一提价,不但违反了《价格法》,同时也忽视了其他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在公平性上存在问题。 二度“结盟” “2006年以来,面粉与棕榈油的持续多月上涨,情况与2004年非常类似。在成本的压力下,2006年年末,许多撑不住的小企业开始对产品进行‘瘦身’,偷偷减少包装内面饼的重量,变相提价。但大型的企业不敢这么干,万一被物价局或工商部门发现,不但将面临严厉处罚,还要蒙受巨大的品牌损失。” 据艾春明介绍:除了通过协会反对“瘦身”提价,大企业开始寻求集体涨价。 “只有集体涨价,才能保持各大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上的平衡。”艾春明说。 2007年8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方便面价格串通案调查情况的通报》中说,2006年12月26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北京召开一届八次峰会,研究棕榈油和面粉涨价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问题。会议商定,高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5元以上)、中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上)和低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下)涨价的时间和实施步骤。 2007年4月21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杭州召开一届九次峰会,再次研究方便面调价日程。会议明确了调价幅度和调价时间,高价面从每包1.5元直接涨到1.7元,计划6月1日全行业统一上调。 2007年7月5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又一次在北京召开价格协调会议,部分企业决定从7月26日起全面提价。7月23日,该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公布了涨价消息,社会反响强烈。会后,有关企业按照以上会议协调安排,从今年6月起,相继调高了方便面价格。 显然,与2004年不同的是,在协会的带领下, 2007年的“集体涨价”计划获得了成功。 “2004年集体涨价与2007年集体涨价最大的不同,就是用了协会的制约。这也是前者胎死腹中,后者获得了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位方便面业内人士分析说:企业在加入协会后,根据在协会中不同的职务以及企业的规模,确定了自己的缴费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当协会策划某项共同约定时,企业交纳的费用就起到“保证金”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在协会内的地位和利益,也必须通过服从“规则”来维持。如果有会员背叛约定,将可能被踢出协会,这不仅意味着钱白交了,还意味着以后圈子内的好事都没你的份儿了,企业将在行业圈子内被边缘化。 国家发改委认定:方便面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时间;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8月16日,方便面中国分会通过中新网,发表了一封致广大消费者的公开信。方便面中国分会在信中称“我们过多地强调了行业生存,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虽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 扩张“坍塌” 真正与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较真的是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甄玉波、郝际广、赵红民、王国强和梁子显等五名律师持续对协会的非法“移民”身份质疑。 早在今年7月24日,当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首度传出方便面将集体涨价的信息后,上述五名律师曾第一时间致信国家发改委,请求就方便面是否涉嫌“串通涨价”进行调查。 郝际广告诉记者:2007年8月6日,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曾派赵红民和王国强两名律师到国家民政部查询,结果为:“经查档案,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未在民政部登记。”与此同时,民政部还出具了民档证字[2007]第0160号和民档证字[2007]第0161号《证明信》。 8月7日,郝际广继续向国家民政部提出调查认定申请,请民政部对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是否非法民间组织进行调查。“世界方便面协会作为外国商会,由于没有在民政部登记,其中国分会等于是‘非法移民’。”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开始步入扩张阶段。 根据规划,IRMA中国分会的目标是围绕方便面的生产,全面打造以“溯源”为特征的安全产业链。在这一思路下,2005年~2006年间,IRMA中国分会相继在上海、深圳和资阳三个城市,分别成立了机械设备、调味料和挂面与非油炸面三个专业委员会。 “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本身就是未经登记的非法组织,现在还私自设立了三个分支机构,性质同样不合法,应该一并取缔。”郝际广说。 据悉,世界方便面协会已经吸收了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分会成员。如今,IRMA中国分会的所有宏伟计划,不得不因没有在民政部登记而戛然停止。 对涉及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的所有问题,其上级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拒绝了记者的所有采访。 8月20日,民政部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做出停止活动两个月的行政处罚。民政部在调查后认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所属分支机构面制品分会与“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实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分支机构疏于管理。民政部已责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不得再使用“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的名称进行活动。 点评 方便面分会事件折射社团立法缺失 目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只规定了中国公民和组织所设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并没有明确规定像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这种境外非营利性组织(包括外国非营利组织、国际非营利组织以及港澳台非营利组织)的分支机构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的具体条件和程序。 与此同时,根据我国的《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外国商会是指外国在中国境内的商业机构及人员依照本规定在中国境内成立,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团体。也没有涉及到中国公民参加境外非营利组织的相关问题。因此,类似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这样的机构,即使想在民政部登记,目前尚缺乏法律依据。由于他们无法获得登记或者备案,因此,我国政府对外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分支机构活动的规制也缺乏相关依据。 在国外,对于价格卡特尔行为的规制和处罚一般由该国反垄断主管部门进行。在机构设置上,有的国家由一个机关作为反垄断的主管机关,如欧共体委员会、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等;有的国家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作为反垄断执法机关,如美国的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德国的联邦经济部和卡特尔局等。 在法律执行上也有司法模式和行政模式之分。前者如美国,后者如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在美国,由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或者联邦贸易委员会作为公诉人向联邦法院提出刑事诉讼或者民事诉讼,然后由法院对案件做出刑事或者民事判决。而且美国也承认私人诉讼,任何因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行为而遭受损失的人,都可向美国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在行政模式下,由反垄断主管部门对案件进行调查和审理,并做出裁决,甚至在被告不执行裁决时有权实施行政制裁。尽管也赋予被告在不服行政裁决的情况下请求司法审查的权利,但是反垄断的主要职权还是由相关主管部门来行使。 目前,我国的《垄断法》仍然没有出台。我国将设立什么样的机构,采取何种模式,都是反垄断法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最新的消息报道,我国主管部门并没有对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采取任何措施。民政部对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作出了限期停止活动两个月的行政处罚,要求其进行整改,并责令其不得再用“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的名称开展活动。这恰好说明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导致登记主管部门只能迂回执法。 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行业协会也缺乏特别的法律规制,适用的依然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一条例中并没有涉及到行业协会串通涨价等类似行为的相关行政处罚措施。只在第34条规定:“ 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考量到垄断法的缺位,因此目前只能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据相关价格法律法规对这些行为进行处理。 对于通过协会参与涨价的企业的处理也只能依据相关价格法律法规,包括价格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进展 先是方便面,再是中式快餐,近期的食品涨价事件背后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由行业组织主导,由企业共同执行。这种涨价行为的特征已经引起了消费者、法律人士的质疑,并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日前,国家发改委要求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并对经营者之间串通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合谋涨价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中国经营报记者 吴程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