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莫忘“九七”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22:44 中国经营报

  今年年初,市场流行“紫白飞宫”,并由1987年和1997年的港股走势,给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市场预测——“(股市)逢七必跌,在劫难逃” 。

  但香港市场“八七股灾”,我们还没有建立全国性股市。我们现在的市场总市值接近18万亿元;上证指数在4000点一带,已经“三上三下”,后市如何,只能静待行情发展。

  不过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1996年年末,股市遭遇“12.16(《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事件”,大盘三天之内,开出三个跌停板;绝大多数个股,两周之内跌去50%以上;两市市值,较同年11月跌去21%,市场损失惨重。但当新年来临以后,市场仍然如同一头“倔牛”,在一个接一个的政策调控措施面前,闷着头向上拱。

  “牛年”的股市,长着两只“牛角”,沪市是四川长虹,深市是深发展。春节以后,上证指数从880点,以平均每天8个点的速度,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拱到了“五一节”前。

  五月开门红 一击未中

  1997年的市场投资者,以1996年入市的新股民为主,其中主要是中小投资者。

  1997年1至4月,市场炒作的是“业绩浪”,投资者追捧两地“本地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场面壮观。有一位投资者,手持24股爱建股份,也去参加股东大会,旁边一位老奶奶,持有120万股,二人持股市值相差50000倍。

  5月开市第一天,凡是市盈率还在30倍以下的股票,全线涨停,五月迎来“开门红”。

  5月8日,“拱上1500点”,市场一片欢呼之声。当晚,管理层宣布,准备“上调股票转让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的3‰,上调到5‰”。

  5月9日,“黑色星期五”,市场开始暴跌,节后增仓或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荒不择路,纷纷割肉出局。

  但这只是开始。

  隔周一开市,市场重拾升势。深发展与四川长虹,双双涨停,长虹到了60元,深发展逼近50元;由于这两只股票所占上证和深成指指数权重较大,市场终于被稳定住,并且开始慢慢向上反弹。

  此时,众多新股民以为没事了,大多以为是主力在“洗盘”。因为此前不久,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市场也曾经开过一次短线“长阴”。因此市场对于上调“印花税”的政策信号,并未真正重视起来,周五割肉的投资者,又纷纷买回股票。

  “双头”确立“政策顶”

  5月14日,管理层再次下令,准备“增加1997年的新股扩容额度”,在1996年的150亿元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之下,再增“300亿元”。

  对此,市场视为“特大利空”。因为1997年的市场规模“还在幼年时期”;以上海市场为例,1996年年末,只有287家公司;流通A股150亿股;股东账户1300万个。

  5月15日,是“黑色星期四”,“龙头股”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终于被按下了高昂的“头”,由涨停转为跌停,市场不但创出新低,顶部形态已经明确。由此,真正的回调开始。

  1997年5月第二周的上证指数最高1510.12点,成为此后两年多的“政策顶”。

  大跌之中,沽盘势如潮涌。市场主力“自顾不暇”,只能顺势而为,被迫放弃了对绝大多数股票的护盘行为。

  1997年5月21日,关于《严禁国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的规定》发布。其实当时“国企”入市资金,大多是“长线资金”,但同样被迫抛出股票,由此带动了新一轮暴跌。市场遭遇政策利空,深发展开出长阴线,当周跌去13%;“牛市的一切”,从此皆成梦幻。

中国经营报记者:缥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