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风雨”茅台镇(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00:43 北京商报

  乔洪的经历可以说是充满了机遇,他在进入茅台以前一直在走仕途,最早是机关秘书,后来在贵州省毕节任共青团委书记、毕节地区轻纺工业局局长。而当年,乔洪在贵州省轻工业厅任职面试时的论文内容,恰巧是再造贵州白酒业的思考。不知道这次面试是不是巧合,在2000年贵州的机构改革中,为了配合茅台上市,乔洪服从组织安排“下海”来到茅台当总经理。

  “我在当轻纺厅副厅长时,分管企业,曾经对茅台的领导说:你们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大树底下也寸草不生啊!现在这个问题,也轮到我自己了。”这是2000年乔洪履新茅台时的演讲开篇词。面对茅台这棵大树,乔洪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在茅台集团,记者采访了多位茅台的员工,他们认为乔洪是一位能力很强和有手腕的领导,他经常出席许多活动,也爱发言,很有企业家的风范。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特别是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被称为“国酒”。茅台公司员工在带领记者和股东参观时介绍说,茅台酒必须要陈酿满3年后,先勾基础酒,再调香、调味。一般来说,要勾出一杯符合标准的茅台酒,要用少则三四十种、多则七八十种,甚至200多种单型酒进行调配。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茅台酒每年的产量有限,而“国酒”的知名度却让它热销,乔洪就是利用这样的供需矛盾进行着他对茅台销售的改革。

  从去年开始,乔洪吸纳了不少的民营经销商,他们不但有钱,还有背景有销售渠道,特别是零售价最容易被炒高的酒店成为了重点发展对象。

  观察

  茅台效应

  “贵州的问题在山区,山区的问题在交通,交通的问题在资金,资金的问题在企业,企业的问题在体制。”一位在贵州干了一辈子的老同志退休后曾对记者这样总结贵州的发展。“天无三日晴,地不三里平……”这是自古人们对于贵州的看法,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又在最后加上了“人无三分银”的说法,虽然贵州人都不喜欢这样的帽子,但多年来人均GDP一直排在全国的后面。

  记者从贵阳到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市用了近6个小时的车程,其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走盘山的颠簸不堪的乡间小路。虽然一条被命名为茅台的高速路正在修建过程中。“本来要从遵义修到赤水,但是为了方便茅台集团向全国各地运输,特意做了更改,路修好以后,4个小时就能到贵阳,而且会好走得多。”常年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的司机告诉记者。

  这条特地取名茅台

高速公路路线全长仅有46.061公里,但项目概算总金额就达到了232474.04万元,这样的资金几乎可以在平原地区修起更长的铁路。因此,在贵州修公路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但近几年贵州的交通厅长几乎年年换。

  正是在这样的交通困境下,多年来茅台集团依然支撑起了当地经济,2005年,贵州省税收总收入累计完成314.2亿元,而茅台集团上缴税金20.56亿元,占该省前50强企业纳税总额的14%。正是因为对地方经济举足轻重的贡献,茅台多年来一直享受着普通酒厂没有的待遇,这可以从茅台集团拥有着一个武警连队的守卫就可以看出。

  这样的规模也是在茅台前总经理乔洪在任时增加的,同武警一起增加的还有7年近7.5倍的企业销售额。很多人谈到这位在首届“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上获得营销成就奖的乔总时,都认为他是一个人才,最后因为受贿被抓太可惜了。但从现在来看,乔洪一手打造的全国销售网络在供求严重不平衡下,难以有效维持。

  仁怀市几乎所有的商业和工业都围绕着茅台酒,当然无论真假,茅台这样的名字就足以让这个城市富有。“现在的

房价都快2000元了,比遵义还贵,而仁怀还只是遵义下属的地级市。”一直生活在茅台镇的司机小张对记者说,我们这样没有关系的人根本进不去茅台集团,他们是富了,仁怀也富了,但我们却没有太多感受。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