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东北振兴依然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23:24 中国经济时报

  地方经济半月谈 王海坤

  近半个月间,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发布的《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成为区域经济的一大看点。据新华网报道,这份评估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就2004年至2006年三年来,东北三省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投资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国企改制、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一一作了分析和评估,展现了一幅三年来东北发展变化的全景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幅全景图浓墨重彩描绘的大好形势之下,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振兴东北依然任重而道远。

  该报告指出,三年来,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并且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有一组数据表现得非常明晰: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的GDP分别相当于广东省当年GDP总量的80.3%、77.1%、76.6%和58.3%。

  截至目前,东北三省国有经济比重依然偏大,一、二、三产业结构未发生根本或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重

化工业比重较大,效益较低。2006年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低于全国增幅8.5个百分点。而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国。

  与此同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近1400亿元,占整个地区不良贷款总额的近50%。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亟待改善的信用环境导致东北地区资金大量沉淀和外流。而2006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甚至不及广东或山东一个省。

  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至今尚未形成,资源枯竭城市面临极大困境。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多达30个,占全国的1/4强。在这些城市,困难群体比重非常高,仅森工、军工、煤炭行业等困难群体就有近500万人。国企改制重组、企业历史欠账、大集体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重叠存在,再加上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等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压力都非常大。

  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群体性上访事件也较多。该报告最后称,振兴东北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

  实际上,早在2003年10月,国家打响东兴振兴战役伊始,东北振兴就被视为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三步棋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有独特的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配套的工业基础、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以及长期的管理经验,其他地区无法比及。

  东北三省还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最高曾占全国的近40%。东北地区的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长期排在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如此不错的工农业及资源基础,又有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倾斜等有利因素,何以会出现“振”而难“兴”的局面呢?

  有媒体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该地区存在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必须加快企业改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探索建立一套不同于其他地区已有的、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东北模式。也有专家认为,东北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改制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凡此种种,无疑都是为振兴东北开出“良方”。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面对依然长期、复杂、任重而道远的东北振兴,有一个因素尤其不能被忽略,那就是东北亚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的概念早已跨越了国界,尽早与东北亚市场进行全方位经济对接,并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获取振兴经济的重要推力,恐怕是振兴东北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