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国货复进口达730亿美元 规模在国际上罕见(2007-05-30 16:19:2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8:59 保监会网站

  去年中国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使中国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这样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在国际上罕见。国家发改委昨天在对今年一季度的外贸顺差分析时作出了上述判断,并指出,由于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关税倒挂、鼓励出口等政策造成国货复进口大量增加,既虚增出口,也虚增了进口,造成物流等社会资源的浪费。一般意义上,许多复进口的货物是因为质量问题或者经济纠纷而被退货的产品,而目前中国所产生的大量国货复进口与整体中国加工贸易体制密切相关。2006年中国实现外贸顺差1774.7亿美元,而今年4月份外贸顺差为168.7亿美元,增长61.3%,高顺差当中目前有多少国货复进口的成分,目前官方和学界就此都没有肯定的判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系副主任黄晓玲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的海关可以凭原产地认定来确定国货复进口,海关是可以监管到的,但是由于企业有买卖自由的经济利益,海关不能对企业进行这方面的禁止。”“出口退税”成主因目前,中国的国货复进口主要货物为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这些产品在出口时享受到了出口退税的好处,然后,当企业再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进口,又可以享受到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企业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利润。黄晓玲告诉记者,目前对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并没有一致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中国目前加工贸易占到整体贸易的绝大部分是有很大联系的。中国政府为了控制外贸顺差继续高增,已经对“两高一资”的产品出口实行了下调出口退税,而很多学者对出口退税下调持反对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曾告诉本报记者,出口退税百害而无一利,出口退税下调会直接导致国货复进口,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中国经济自身的利益,造成大量的浪费。许多企业考虑到在出口退税上得不到很多优惠,而采用把已出口的货物再次进口,来享受进口保税的优惠,这也会导致进出口总量的虚增。而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张一对记者表示:“还有一种情况,许多企业进行加工贸易,但是出口的产品由于受到相关规定的影响不能在国内进行销售,因此为了避开这些规定就采取国货复进口的方式,在国内销售产品来赚取利润。”他预计,由于受到中国加工贸易政策的影响,国货复进口这种现象短期内也很难消失。加工贸易政策“两面为难”发改委的这份报告还显示,1~4月份,一般贸易出口1527.6亿美元,增长33.0%,高于去年同期增幅8.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1082.2亿美元,增长11.2%,低于去年同期增幅12.1个百分点。专家认为,尽管今年前四月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放缓,但是这其中国货复进口的成分并不会减少。此外,该报告还指出,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出口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快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酸雨面积扩大,河流污染严重,各种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专家指出,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应逐步取消加工贸易进口的减免税政策和出口退税等政策,这样企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进口,同时更好地选择在国内加工销售还是进行出口。然而黄晓玲认为,目前的局面是处于矛盾中的,因为加工贸易是支持中国就业等问题的重要支柱,如果一旦对相应政策进行大调整,许多正规进行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利益会受到损害,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名词解释:国货复进口是指在本国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本国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重新中转复运进境。在上世纪80年代前,国货复进口有一个更加熟悉的称呼——“出口转内销”。1980年,中国国货复进口仅为0.24亿美元。在过去的26年间,这一业务增长了3056倍。[][4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