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呵护儿童的“第二皮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6: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上海市有关政府监管部门与市消保委共同对该市儿童服装质量状况进行了一次监测抽查,结果显示,在抽查的65商品中合格48种,合格率为73.85%,不合格产品中超过一半存在安全性能不达标问题,其中甲醛含量、pH值超标是最突出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各地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儿童服装市场的专项监督抽查和治理整顿,儿童服装市场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上海此次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服装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形势依然严峻。

  俗话说,对症施药,药到病除。如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发现不了病因,即使用药再多、下药再猛,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不仅不利于治病,有时反而伤害了身体。那么,导致我国儿童服装质量问题的病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病因有三。

  其一在儿童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我国儿童服装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市场远不规范和成熟,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悉,目前我国现有童装企业4万多个,大多为中小民营企业,成规模和有品牌的专业厂家不足200个。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质量意识低下,而且急功近利,模仿、抄袭品牌企业的现象严重。它们以低价切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同时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心,导致了儿童服装产品质量堪忧。许多企业对《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知之甚少,有的企业甚至都不知道pH值指标是什么。

  其二,我国儿童服装行业持久性的质量检测、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完善。我国的质量检测标准与国外相比并不滞后,相反,在色牢度、羽绒菌群等方面的监测比国外还要严格,并且我国在

甲醛含量、pH值等方面的监测标准也逐年提升。标准的前瞻性与企业的落后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必然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

  其三在家长、学校等这些儿童的监护者。尽管每一位家长都会爱护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爱往往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有的家长既缺少对儿童生理和健康知识的了解,也缺乏对儿童服装质量知识的了解,他们在给孩子选购服装时,常常注意不到童装上市就有的相关质量标准,不懂核对与说明有关的安全指标,存在盲目性。另有一些家长只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贪图便宜,对服装的质量安全问题并不关心。这种状况为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的问题主要出在校服方面,而我国童装产品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校服的质量安全问题。大多数学校考虑价格、款式等表面问题多于面辅料性能指标,加上企业直接把校服销往学校,在市场上没有销售,学生装在童装产品质量检测中成了一个真空地带,导致其质量缺乏监督,因而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皮肤都较为柔弱,需要得到十分精心的呵护,而儿童服装则成为了保护他们的“第二皮肤”,要真正地关爱儿童,就必须呵护好他们的“第二皮肤”。因此,生产加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包括家长和学校在内的所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的社会成员,都要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从我国儿童服装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把好质量关,使他们不爱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

胡立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