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汉风”吹拂汉江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13:41 中国产经新闻

  访问韩国观感之四

  本报记者 魏稳虎摄影报道

  

“汉风”吹拂汉江岸

  不少商店聘有会讲中国话的导购员

  10天的访问,记者在探源“韩流”的同时,也在寻觅“汉风”的踪迹,而且,这一寻觅过程是从国内开始的。

  《腾飞的龙》,这是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先生撰写的介绍中国的一本书。出访前,金夏中大使除向代表团作了专题报告外,还特意向每位团员赠送了亲自签名的这本书。一位外国大使能有如此深厚的中国情结,而且以全新的视角友好、客观、全面并准确地剖析中国,实属罕见。由此从那天起,笑容可掬的金大使及“腾飞的龙”五个字便印刻在记者的脑海中。

  

“汉风”吹拂汉江岸

  在韩国街头,类似“麻辣烫”的小吃勾起了中国游客的食欲

  4月7日,一到仁川机场,代表团便受到韩国志愿者的热情接待。一位名叫王俊的志愿者负责接待记者所在的六分团,刚与这位韩国帅哥结识,他便用中文介绍说,自己祖上在中国的山东。虽然自他父辈起便生长在韩国,但他内心仍对中国的人文地理存有特殊的感情。

  

“汉风”吹拂汉江岸

  为吸引中国游客,首尔明洞街边的许多商店挂起了标语牌

  10天的参观访问,记者注意到,相近的传统文化、相通的饮食习惯、相同的体貌肤色消除了内心隔膜,共有的东方文化架起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中韩两国具有数千年交往的历史,建交15年来,人员往来快速扩大。统计数字显示,每年到中国的韩国人近400万人次,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已经超过50万人,这对一个4800万人口的国家来讲,比例已相当高了。

  “韩流”源头,“汉风”起兮。中国丰厚的历史、秀美的风光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强烈吸引着韩国年轻一代的目光。4月9日,记者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了韩国首尔大学。在与首尔大学生交流时,一位专攻中国政治的李姓大学生,不仅惦念川菜的麻辣味,还特别迷恋中国的影视剧,他自称是张艺谋的铁杆“粉丝”,对刚刚上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赞不绝口。在与首尔大学生共进午餐时,坐在记者旁边的韩国女生一边回味着中国九寨沟的自然美景,一边罗列出一大串中国影视歌星的名字。在与这位“邻家小妹”沟通交流时,记者全然没有“异乡与异客”的感觉。

  

“汉风”吹拂汉江岸

  就在这个露天书市上,记者发现了中韩文对照的《四书五经》和“中国古典名著”

  一股“汉风”催生出“中国文化热”。在首尔一个露天书市上,记者发现了许多由韩国的出版社出版的《四书五经》和“中国古典名著”。记者看到的这块“碎片”,也许能勾勒出“中国文化热”的整幅图景。据统计,韩国目前有30多万人正以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有131家大学开设了中文系。记者接触的韩国青年中,多数都到中国留过学。统计表明,在中国留学的每3名外国学生中,就有一名来自韩国。

  两国交往,政治是基础,文化是桥梁,经济则是重要的纽带。中韩建交15年来,商贾往来频繁,经济贸易飙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0亿美元,相当于15年前的26倍。记者看到的一些表象,透射出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劲的影响力。出发前,团友一再叮嘱记者,一定要带美元,否则到了韩国无法兑换韩币。由于记者一时疏忽,所以只好揣着人民币和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出发了。一到韩国,才发现原先的担忧是多余的。在机场、饭店和购物区,不时可以看到“可用人民币兑换”的标示牌,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双休日,都可满足你的兑币需求。在韩国不仅兑币便捷,购物也很方便。在首尔最有名的购物区——明洞,许多商店都专门配备会说中国话的导购员,有的甚至在醒目位置打上“可以中国话”和“欢迎中国顾客光临本店”的广告,中国游客可以无“障碍”购物。

  在韩国,“中国制造”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4月13日,参观完庆州“TEDDY BEAR”世界旅行博物馆,许多团员蜂拥到购物区,然而,要想挑选一件“非中国制造”的玩具商品,却如大海捞针一般。4月15日,在济州一家大型购物中心,记者发现,许多针织品、皮革鞋类和轻工产品都标有“中国制造”的英文标签,如果稍一疏忽,买到的很可能是“出口转内销”商品。在中国商品登陆韩国的同时,中国对韩投资也开始起步。数字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金额累计达到8.9亿美元。

  就在记者结束10天的访问时,再一次领略到“汉风”的吹拂。4月15日晚,韩国方面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组织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欢送之夜”晚会。当晚会进入高潮时,伴随韩国青年志愿者演唱的一曲《朋友》,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接待方作的一首汉语诗:南岛晚雨惜别心,到处黄红花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济州无故人。烛光中,依依惜别情,阵阵中国风,催人泪下,让人回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