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加强合作交流确保消费品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5: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与美国国内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的应对态度不仅积极,而且具有建设性。

  消费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从来都不是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区域性问题,它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逐渐加快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消费品安全问题的“蝴蝶效应”日益凸显,即使是发生于一个国家局部区域的消费品安全个性事件,也会经由无处不在的媒体形成信息全球共享,个性事件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突破区域性和个性而具有了全球性和共性。也就是说,保障消费品安全,越来越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全球性的消费品安全责任基础。

  建立全球性消费品安全责任基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必须要消除国际间的不信任及相互排斥和敌意的态度,即使在具体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也应当在坚持公平、平等、客观和理性的原则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和手段化解矛盾,消除分歧。只有这样,国际消费品安全问题才能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国际消费品安全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从而当事国家或地区自身的消费品安全也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消费品安全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国家和地区间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存在对消费品安全的理解及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历史性差别,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在对待消费品安全问题和事件上出现一些矛盾;另外,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当事国家或地区在主观上存在非公平、非平等的态度倾向,从而加重问题和矛盾。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国际消费品安全环境形成掣肘,一方面也削弱了全球性消费品安全的责任基础。

  今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扣留了从中国进口的107种食品,而今年前4个月内已有298次船运食品遭该局拒绝入境。此前曾引起中美外交层面关注的中国

宠物食品成分污染的新闻一度成为美国媒体热炒的话题。于是,所谓“中国食品威胁论”一时间在美国媒体中弥漫开来。美国媒体对中国消费品极度不信任的态度及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既会导致消费者对
食品安全
问题产生误解,也会给美中两国间正常的贸易关系制造一些阴影,同时更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受到损害。

  与美国国内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的应对态度不仅积极,而且具有建设性。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施加的压力,也为了表明中国在对待全球性消费品安全问题方面一贯积极的态度和责任,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5月21日邀请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多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召开“国际消费品安全大会”,讨论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在这次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传卿指出,中国政府向来十分关心消费者安全,中国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他同时强调,“消费品安全,共同的责任”正在成为国际消费品贸易和安全领域的共识,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确保国际消费品安全和国际消费品贸易发展,确保问题及时妥善解决的有效途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必然会遇到有关消费品安全的各种问题,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欢迎美国及其他任何国家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媒体就中国消费品安全状况表达建设的看法,提出善意的甚至是尖锐的批评,但我们希望所有批评都应当建立在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消费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全球消费品安全环境的改善。《中国质量报》

笑 尧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