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山西太谷县质量技监局发挥职能作用 用农业标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3: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为了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山西太谷县质量技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切入点,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八大园区建设,通过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和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区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山西怡园酒用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任村乡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小白乡红枣基地等示范区和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山西太谷兴谷枣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这些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太谷农业无论从标准化种植还是开创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发展模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畜牧、蔬菜、林果、种苗、制种等五大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五大支柱产业的份额高达55%以上。

  太谷县自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来,始终紧密联系太谷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积极抓好主导农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制定了《怡园酒用葡萄》、《怡园酒用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太谷壶瓶枣生产技术规范》、《太谷壶瓶枣产品标准》及西红柿、辣椒、甘蓝、白菜、茄子等16个生产技术规程。其中山西省地方标准2个,企业标准14个。对于没有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其他农产品企业其生产严格按国标或行标的要求进行,共执行相关标准40多项,坚决杜绝无标生产。

  农业标准是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载体,全面推广实施各项农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等)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此,太谷县质量技监局结合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各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先后以标准的形式推广怡园酒用葡萄标准化种植技术、壶瓶枣生产技术规范等农业新技术5项。

  该局以仁村怡园酒用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为突破口,制定了《怡园酒用葡萄》、《怡园酒用葡萄生产技术规程》等生产技术规程,使育苗、栽培、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有了较强的操作性和技术依据。以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为龙头,运作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其他示范区的发展壮大。通过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2006年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面积已达到万余公顷,优质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较2005年翻了一番。葡萄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仁村相邻5个村农民生产力的利用,2006年酿酒用葡萄可为当地355户农民增收近600万元。今年在怡园酒庄成立质监工作站,围绕怡园酒用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在相邻的行政村聘请质量联络员,编织起农村质量网络,发放建议卡、农业标准化小册子等,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以小白乡红枣基地为突破口,该局先后帮助制定了《太谷壶瓶枣生产技术范》、《太谷壶瓶枣产品标准》等地方标准。局标准化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田间、车间指导农民种植加工,对太谷壶瓶枣适宜栽培的基本自然条件、育苗、建园、栽培管理、果实采收、主要病虫害防治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编制了《太谷壶瓶枣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太谷壶瓶枣与产地的自然因素》等资料,聘请山西农大教授举办各种培训60余次,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使得示范区全面实施了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带动了任村、阳邑、北汪、范村等乡镇的示范区建设,为提升太谷红枣产业起到了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目前,全县枣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2万公顷。2006年,全县的枣产量达2000万公斤,产值达8000万元,全县枣农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中国质量报》

要文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