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内外兼修提高中药国际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3: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被誉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重大影响的第五大发明,在中药材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采集、加工、炮制、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并逐步被世界各国认同。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各种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随着我国中药材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中药已出口至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以往对我国中药材进口管制比较苛刻的欧洲与北美地区,有了很大进展。在英国,中药材的代理商已经超过300家;德国的相关医药机构从根本上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这对我国中医药在当地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中药材的出口增长均保持在10%以上,与国内贸易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取得这一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已得到业内公认,而且必须不断强化,以不断提高中药出口竞争力。

  首先,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我国中医药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与韩国,但是这两国的基础原料基本来自我国,我国改变出口产品的基本结构,无疑会遏止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从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可以看出,基础中药材的比重过大,而且这方面的主要国际客户仍然是日、韩。尽管这一趋势正在逐年下降,但是具有现代科学加工意义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是我国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其次,抓住国际医疗、保健消费的有利趋势。回归自然的世界性大气候,给发展传统医药市场带来良好机遇。天然药物以其毒副作用小和抗药性小而越来越得到重视。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开始重视对中医中药的研究,而中药的疗药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认同,加上主要市场需求的强劲恢复,对中药出口形成了巨大拉动力。

  中药出口在面对很多国家与地区时仍然以营养保健产品为主,这大大限制了中医药的应用前景,对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长远形象定位和市场拓展不利。我国中药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加强中医药医疗保健功能和理论的宣传,并结合人们对天然药物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加入WTO给中药出口扫清地方保护壁垒。加入WTO后,一些国家无法继续利用非关税壁垒阻挡我国中药进入当地市场。同时北美、西欧消费者日益意识到西药的局限性和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西方草药市场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目前市场总值已经达到50亿美元,这为中药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改进宣传方法,加强我国中医药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与推广,扩大国际声誉,整体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第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强化、统一标准,加强合作,统一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中药产品突破单纯价格低廉的竞争模式,同时质量又相对提高,中药现代

化工程与中药国际化的推动,使企业无论在生产还是在科研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如西安天诚、北京同仁堂、金可、湖南宏生堂等,增强了对国际市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

  最后,国家对中药出口所给予的优惠与支持,如制定外贸行业出口标准、优化国内资源,规范行业进出口经营秩序、组织广大企业重视产业技术进步、加强行业自律等,对维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握国际市场的主动权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传统中药国际标准的建立,保护传统中药

知识产权,提升中药的国际地位。

刘妮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